世环通小程序

“千里眼”助力疫情下的蓝天保卫战

   日期:2020-07-1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打开手机,将《关于热点网格排查反馈情况提示的函》(以下简称《提示函》)发送至地方生态环境局,是大气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组保障员曹家颖每天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

《提示函》中不仅包括了生态环境部利用热点网格排查发现问题的点位名称、报警时间和报警次数,还通报了地方排查反馈问题的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的《提示函》每天都会由生态环境部的工作人员点对点发送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及汾渭平原重点区域城市(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城市)。

由组织调度工作组赴定点城市现场开展监督帮扶,到现在用热点网格报警信息督促地方“自查自纠”,曹家颖工作内容的改变正是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方式改变的一个缩影。

在强化监督现场工作不能如期开展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部利用热点网格技术通过远程帮扶,充分发挥大气污染监管“千里眼”功能,采用“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模式,为疫情下的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无接触式”的环保帮扶服务,远程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热点网格针对性排查。

传导压力,远程并不远

“之前主要利用热点网格发现问题,把具体点位推送给定点城市的工作组,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在不能现场执法的情况下,要求‘千里眼’发挥更大作用,就是通过加大调度问题点位的反馈情况频次,督促地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谈及改变的初衷,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监督执法二处副处长张大为说。

这种改变,也是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措施。

《意见》明确要求,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及时提醒复工复产企业正常运行治污设施。

工作模式的改变,让基层工作人员感触很深。“现在更加注重‘人防+技防’,能指导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实施精准、科学的执法检查,具有工作流程简化、操作方便快捷等特点。”陕西省执法总队负责热点网格和定点帮扶的工作人员罗红军说。

对于“热点网格”,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中心工作人员苏毅菲也不陌生。她所在单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利用124个热点网格对全市生态环境进行网格化管理。

这是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之后,所有重点区域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部里明显加大了调度的频次,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或者空气质量出现问题,就会被提醒甚至通报,所以压力也上来了。”如苏毅菲的感受一样,在热点网格的利用上,调度频次的加大是最明显的变化。

“之前是一个月一通报,对于pm2.5月均浓度最高、同比去年改善最差以及环比上月改善最差的三类进行通报。现在是‘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张大为介绍。

“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就是每日对重点区域城市的排查反馈情况进行跟踪,制作电子提示函,对反馈率低的城市及时提醒;每周周中、周末对各城市报警及反馈情况、发现问题情况、典型案例等进行分析汇总和上报;每半月对重点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形势进行分析,同时以函件形式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并推送近期热点网格形势分析,要求加大执法力度。

“工作模式改变了,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不会动摇,劲头也不会松懈。”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负责同志特别强调,加大调度频次的目的,就是持续传导治污压力。

聚焦问题,热点更精准

除了“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的工作机制,让陕西省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科技治霾部部长刘小凤最近印象最深的,是一份题为《西咸新区预警网格分析》的材料。

今年1月和2月,西咸新区的两个热点网格连续被评估为预警网格,pm2.5月均浓度同比和环比都有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生态环境部向西咸新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送了pm2.5热点网格形势分析报告,全面系统分析新区空气质量状况,明确高值区域分布、各新城及网格pm2.5浓度及同比,指出浓度最高和增幅最大的10个网格。

这份分析报告中的两个部分,更是将生态环境部“帮扶”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热点网格以及周边的重点企业有哪些等情况在分析报告中都有提及。“这为新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提供了工作思路。”刘小凤说。

刘小凤介绍,依据生态环境部预警网格分析报告,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联合“一市一策”驻点团队和气象部门,结合风向风速,将网格数据和其所在街镇空气质量站点数据对比,对照大气污染源清单逐类、逐企、逐项分析,列出问题清单,核查问题11个。2020年3月,西咸新区上述两个网格未被生态环境部预警。截至目前,新区范围内污染源聚集的6个网格也未被预警过。

“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帮扶。”在阳泉市生态环境局监察办主任杨荷花看来,精准查找问题,是热点网格的一大优势,对于基层执法是很好的补充。

杨荷花用今年以来多次发生报警的t85711网格举例加以说明。“这个网格地处城郊,网格内没有工业企业等固定源,现场检查时发现网格内有大面积无苫盖裸土及多处工业和生活垃圾露天倾倒点。如果没有投诉举报,执法人员很难覆盖,但这很可能会给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精准”和“帮扶”,除了让基层工作人员感受颇深,更重要的是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数据显示,2020年3月-6月,生态环境部共向重点区域城市推送报警5093个,已反馈5030个,发现各类环境问题3273个。

“热点网格的问题反馈率提升了很多,达到了98%以上。这也说明我们远程服务和指导工作的作用明显。”张大为说。

落实整改,监督入佳境

“地方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督促指导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的监督帮扶为现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负责同志说。

从精准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启动“千里眼”计划以来,生态环境部针对重点区域城市按照3千米×3千米划分网格,共计划分6万余个,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综合选取出pm2.5年均浓度和本地污染排放较高的约50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组织当地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日常监管,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在这一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又启动了‘千里眼’计划的2.0版本。”张大为解释,就是在5000个热点网格中间选取涉气污染源相对集中的1000个网格,布设4000余台地面监测微站,将其进一步细化至36000个500米×500米的小格子,根据每个小格子的pm2.5逐小时浓度和变化趋势,精准监控网格内的空气质量。

这个过程中,基层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逐渐开始推广。

“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的关键用途在于‘发现问题’,但要用好热点网格,更要‘处置’和‘落实整改’,因此热点网格管理机制的建设非常重要。”杨荷花介绍,阳泉市建立了包括报警推送制、巡查上报制、限期反馈制、审核交办制、反馈验收制、解剖分析制、领导微信群督促制等制度。同时,阳泉市建立了由书记、市长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微信群,用于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的工作交流和业务部署,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地。

“有了数据帮忙,过去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污染等没有监督权的,现在我们有了‘发言权’。机制的建立,也将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范围、监管方式、法制观念、工作要求等层层落实。”杨荷花说。

除了工作机制,各地运用热点网格助力精准治污的例子也还有很多。

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将热点网格融于智慧网格指挥平台,充分利用雷达、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控,及时指令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衡水市将热点网格与企业“分表计电”相结合,锁定污染源,对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执法等。

“虽然疫情下工作模式的转变并非常态,但这段时间的工作也充分展现了‘千里眼’的作用以及之前地方探索的成效。今后,我们将在监管力度不减、帮扶原则不变的前提下,继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更加聚焦重点问题,更加做好精准指导,更加注重公众参与,让数据‘跑起来’,让基层‘动起来’,健全‘千里眼’大气环境监管机制,力争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效能。”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负责同志说。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3
收藏
41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