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来源: 建筑经济与管理    作者:谢空,谢伊宁    浏览:955    
核心提示:建筑业是影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建筑业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当前超低能耗

建筑业是影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建筑业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当前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多且建设技术日益提高,因此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超低能耗建筑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

 

超低能耗建筑建造技术本土化水平仍需提高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面临着本土化、建材生产以及施工技术的问题。首先,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技术本土化水平不强。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建造技术是在德国的被动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德国的超低能耗建设技术重点关注建筑在供热季节的节能效果,即在设计时更加关注建筑的保温性,这是由德国的气候条件决定的。而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相较于德国更为复杂、多变,所以超低能耗建筑理念引入我国后,在供暖地区的适用效果良好,而在我国南方非供暖地区则难以推广,这就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德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技术、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现状。为早日实现建筑行业减排目标,我国必须推动本土化超低能耗建筑建造水平。其次,在建筑材料的生产环节,超低能耗建筑对于门窗、玻璃、隔热材料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材料的生产存在技术落后、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数量有限的问题,甚至生产出来的建材标准以及质量与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建材的生产对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至关重要,如果相应问题无法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此外,建材的生产也不能照搬德国模式,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生产适宜我国适用的建筑材料。最后,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要高于传统的建造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施工过程复杂、环节较多,在气密性、墙体、防热桥、门窗等节点要求施工技术较高,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施工。如果直接运用欧洲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很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将会导致使建筑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超低能耗建筑市场化程度不高

首先,在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和供应不足的问题。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运营过程中,由于其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不确定,房地产开发商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投资热情不高。同时,由于当前消费者对超低能耗建筑的了解不足,导致超低能能耗建筑尚处于小市场状态,企业不愿意垫付高于一般建筑的工程款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开发,导致超低能耗建筑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其次,由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过程中要求较高,而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单位较少,导致相关单位的市场参与度不高。最后,由于当前超低能耗建筑的市场规模较小,对于原材料供应商来说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导致原材料、生产设备的成本较高,供应商不愿意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原材料生产。原材料供应不足、设计、建造超低能耗建筑要求较高、需求市场较小导致当前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建筑行业必须破除当前市场化发展的约束。

 

激励引导机制的操作性不够具体

当前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出台各项激励政策引导超低能耗建的发展,但是具体政策标准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关超低能耗激励引导政策的可操作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激励政策上,当前包括重庆、广东等在内的大部分省市出台的激励政策仅仅表明了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目标,对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具体做法、规划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了激励政策难以转化成有效的行动,从而影响了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其次,在标准方面,我国关于超低能耗建筑的理念主要来源于德国,但是德国的气候条件、住房习惯以及建筑类型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完全照搬德国的建设标准并不适应我国的国情,不利于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因此,当前的激励引导标准应该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以及建筑发展建设水平来制定。但是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超低能耗建设方面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即使制定出标注规范也可能存在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最终影响激励标准的可操作性,不能满足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需求。最后,与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相匹配的激励政策不完善,政府给予建筑行业的激励政策不足,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积极性不足;缺少对消费者购买超低能耗住房的优惠及鼓励政策,也不利于超低能耗建筑在市场中推广。

 

产业链协同有待深入

建筑行业包括前期的策划、开发,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具有链条长、环节多的特点。在建筑业超低能耗发展的过程中,仅依靠单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可靠是不可行的,只有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了,才能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整体可控,提升相关产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集研发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产业链。首先,从纵向角度来看,虽然单个企业可以实现从前端设计到产品末端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但是从横向来看,在建筑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涵盖了多种建筑产品,这些产品跨行业、跨标准、跨工艺,单个企业根本无法获取全部原材料、生产全部的产品。其次,碎片化的企业合作不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超低能耗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都是独立的,研发、设计、生产、施工的协同能力不高,导致各个企业的利益诉求重点不同,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形成合力。如当上游企业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动时,将直接影响施工建造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增加建筑开发企业中间投入的价格,压缩企业润,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果不能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就不能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也不能打破利益分割的壁垒,更不能形成一体化的协同竞争力,最终能将影响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

 


 
 
更多>其他技术推荐

预约
收藏
7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