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20万方超低能耗项目首栋封顶
近日,在位于共和新路灵石路口的静安天悦项目工地,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静安天悦项目3号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也是项目工地内首栋封顶的单体建筑。
在静安天悦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焊接声、切割声、捶打声交织,工人正有序开展施工作业。为严把工序、严把质量关,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程跟进,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优化施工工艺,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位于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区的静安天悦项目,依托环大宁区域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推动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大学校区、居住社区等“四区”联动发展,项目立足彭浦工业园工业文明发祥地,聚合建筑、生态、人文的城市功能,打造约20万方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值得一提的是,静安天悦也是静安区率先采用光伏可再生能源应用并通过超低能耗方案评审的项目。
【重庆】小美术馆身藏120多种节能“黑科技”
国际博览中心不远处,有一座水滴状的建筑,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却集成120多种节能“黑科技”,它就是悦来美术馆(悦来海绵城市展示中心)。
悦来海绵城市展示中心航拍图
走进这个美术馆,第一感受是宁静。虽然紧邻城市道路,馆内却几乎听不到噪音。“这里采用了Low-E三层双中空玻璃等设施,对建筑气密性进行了加强处理。”悦来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房屋之所以不节能,一个很大原因是密封性不好,室内外热量交换快。三层双中空玻璃等被动式门窗具有保温、隔热、隔声等特点,室内温度、湿度等指标相对恒定。“美术馆内几乎不用怎么开空调,窗户就能将冷热空气隔绝在外了。”
不仅如此,这里的许多设计也别具匠心。建筑依山而建,形成一半地埋建筑,中间的梯道,自上而下直达室外公园,形成穿堂风;美术馆穹顶安装了上百块热致调光玻璃,能根据太阳光强度在透明玻璃与磨砂玻璃之间自主切换,减少太阳辐射;车库顶棚和草丛中间安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内部加入光导管,能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达到40瓦日光灯的光照效果。此外,地下的地源热泵系统,能利用水与地能进行冷热交换,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大地中去,实现“冬暖夏凉”。
悦来美术馆2019年建成,填补了重庆近零能耗、近零碳建筑的空白,综合节能率达90%以上、综合碳减排率超过90%。
【哈尔滨】中德生态科技小镇通过验收
“建筑能耗仅为传统建筑的20%!”近日,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超低能耗建筑园区——中德生态科技小镇项目,通过了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德国能源署组织的国内外高级专家验收组验收。
中德生态科技小镇项目是与德国能源署、国家住建部合作建设的科技小镇产业园,位于松北区中源大道与智谷四街交口西北侧,总占地面积 20 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 6.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项目于2022 年1月全部竣工。
其中项目总部办公楼近万平方米,符合新国标绿建三星、国际环保最高标准。产业园内建筑采用高性能保温隔热系统,门窗、气密性、断热桥、新风热回收、可再生能源辅助采暖制冷技术,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等,最大限度减少能源使用,建筑能耗仅为传统建筑的20%,并采用新能源辅热系统,实现了恒温、恒湿、高日照率、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达到了用户运营期节能节费的效果。
此次由哈市住建局组织的验收,由德国能源署高级专家以及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河北建科院、哈工大、省住建厅等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工程质量、建筑气密性、建筑运行能耗等方面进行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超低耗能建筑标准,通过了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德国能源署组织的国内外高级专家验收组验收。
【深圳龙岗】国内首个光储直柔近零碳改造小学
近日,中建科工坪地街道六联小学安全隐患整治及节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中。作为深圳市龙岗区“5个1”近零碳示范项目中的学校场景,项目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小学,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用地面积253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42平方米。改造前,学校年总用电34.3万度,高于广东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标准。且存在水景缺少围栏、楼梯易积水等安全隐患,亟须降低安全风险,节能降碳“轻轻触碰”的附着式更新。
项目秉持“轻轻触碰”的附着式更新理念,采取“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改造原则,使用装配式的施工方式,工厂预制,现场施工,少动土建,多用钢构,全面降低学校安全风险与建筑能耗。
零能耗改造亮点
1节能
应用高性能材料。采用高性能反射隔热膜、热反射涂料等新型材料升级围护体系,减少建筑能耗,显著改善室内热舒适性。
设备节能改造。加装空调控制器,将空调设备接入管理中心进行调度控制。实现空调的智能开关机、温度调节、定时任务等功能,提高空调运行效率。
2产能
充分挖掘光伏资源。在生态楼、教学楼等屋顶铺设光伏,并利用MPPT算法确保变化的太阳能产生稳定的直流输出,实现直流并网,减少交直流转换功率损失,提升发电量。
项目改造完成后,将实现建筑本体年发电量3.6万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53.77%,能耗降低78%,基本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3控能
项目采用中建科工自主研发建造的全国首个模块化光储直柔综合智慧能源箱——“能量魔方”作为校园的能源控制中枢,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形成光伏发电、高效储能、直流输电和柔性用电的“源网荷储”智慧能源系统。
“能量魔方”具备对市电、光伏发电、储能和建筑物用电的平衡调节功能,可为近零能耗校园提供高效、稳定、柔性的用电,实现“削峰填谷”的目标,对缓解城市用电压力有着重要示范作用。
此外,校园里还配置了“能碳监控管理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和计量装置,实时、分类分项监控建筑能耗、光伏发电量、室内外温度等信息,赋予学校用能可视、能耗智能分析以及能效专业诊断的管理能力,提供碳排放情况和能耗情况的可视化监控界面,实时掌握校园的碳排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