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依据 关于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

   日期:2022-04-13    

有朋友咨询政策稳定评价的评价依据,今天推出了《关于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有资产发行〔2010〕157号)是国有企业改革稳定评价的重要依据。全文如下:


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指导意见(国资发〔2010〕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中办发[2009]46号)精神,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就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充分认识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地方和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和政策,重点关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革,大胆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涉及员工重大利益的各种矛盾和不稳定风险仍然存在。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促进科学发展、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实际需要,是坚持改革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实施改革政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充分了解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性,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国有企业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工厂集体改革、社会职能分离、科学识别、评价、应对和控制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社会稳定风险,确保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推进改革。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方向。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注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注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改革应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处理员工的直接利益,确保员工 ** 利润;争取员工支持和参与改革,让员工享受改革成果。

(三)坚持源头治理。

注重改革政策的前瞻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建立重大改革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科学、公平、公平的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尽量减少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统筹兼顾。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结合员工和社会的实力和发展速度,考虑企业与地区、行业的稳定风险,注重企业改革政策的协调和联系。

三、明确责任主体,识别风险来源

(一)风险评估责任主体。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产权持有人是评估社会稳定风险的责任主体。在企业重组、产权转让、破产关闭、工厂集体改革、企业社会职能分离等重大改革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应评估社会稳定风险,与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风险。积极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较大的问题,风险可控后方可实施改革。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意见所称国有企业改革风险评估范围,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工厂集体改革、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相关行为的风险评估。改革涉及员工的重要利益,存在社会稳定风险。在实施前,应评估内外部环境、利益相关者、改革计划、员工安置计划等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

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企业所在行业、当地人民群众承受改革的能力等因素。

2.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员工观念和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对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员工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认可;员工对未来改革的预期。

3.企业管理层。包括企业管理行为的合规性和对改革的支持。

4.重组、产权转让、破产计划关闭、厂办集体改革计划和决策实施程序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5.员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分流安置、劳动关系调整、经济补偿支付、社会保险关系继续和拖欠职工债务偿还、社会保险费补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相关待遇落实等。

6.职工民 ** 利润。包括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企业重组、产权转让等重大问题,听取工会和员工的意见,员工安置计划由职工代表大会或员工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7.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企业在采取相关改革措施前,应当通知债权人或者征得债权人的同意。

8.战略投资者或产权受让人。包括自身行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员工接受度等。

9.其他可能存在稳定风险的事项。

(三)风险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

2.合理性评价:是否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员工的长期利益;是否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是否满足社会、企业和员工的承受能力;是否可能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比较。

3.可行性评估: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改革和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领导班子和各级负责人是否得力;职工群众是否接受和支持;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4.可控性评估:是否有引起 ** 隐患;是否存在连带风险和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风险监测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实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一)制定评估计划,成立评估小组。

责任主体应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改革的必要环节,在实施前制定科学、标准化、详细、可操作的风险评估计划,吸收企业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参与,成立评估小组,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

(二)掌握相关情况,识别风险来源。

责任主体应充分掌握评估事项的基本情况,通过专家咨询、抽样调查、现场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维护稳定** 及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找出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风险点。

(三)分析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应组织对风险来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预测。建立参考指标体系,对评价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冲突的概率、负面影响和人员数量、范围和反应进行评价和预测,形成评价报告,确定风险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制定相应的预防、解决和应急预案。

(四)确定风险等级。

事项风险可分为四个参考等级;

a一级事项:目前风险总体可控,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较低,个别矛盾不明显。

b级别事项:当前风险总体可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个别矛盾明显。

c一级事项:目前存在明确的社会稳定风险,如实施可能导致一般不稳定问题。

d一级事项:目前存在较大的社会稳定风险,如实施可能导致较大的不稳定问题。

五、科学决策,制定应对方案

责任主体在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做出决策前,应履行批准程序,听取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风险响应计划,建立事前评估响应、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总结的全过程工作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较低a级别事项可以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当前风险可控,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b一级事项可以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尽可能化解潜在风险,制定计划。如果实施可能导致一般不稳定问题,目前存在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c在不稳定的风险消除之前,要认真落实解决矛盾、消除风险的具体措施。对于风险大、短期内无法消除的 d 级别事项应暂停实施,并考虑修改实施计划。

六、加强组织领导,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投资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加强领导,承担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责任。结合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措施和计划,认真严格执行。未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未按照风险评估报告实施预防和解决措施,损害国有资产损失和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大规模 ** 相关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热门排行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4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