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洋底挖到了“外星球体”?最新研究:可能只是人为工业污染

   日期:2023-11-23     来源:参考消息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1月16日报道,新研究表明,从太平洋底挖掘上来的“外星”小球可能只是工业污染罢了。

根据若干新研究,在太平洋发现的极小金属球体可能是人为工业污染的后果,而非星际流星的碎片。

今年夏天,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外星生物搜寻者阿维·洛布宣布,从太平洋底挖掘上来的若干微型金属球可能是星际流星的残余物,甚至可能包含外星技术标记。现在,独立分析表明,这些小球有着不那么遥远的起源:它们很可能是地球燃煤产物。

为寻找2014年穿透地球大气层的一颗流星的碎片,洛布及其同事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考察,然后发现了这些只有微米大小的球体。

▲2014年8月13日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路透社)

洛布及其团队根据流星创纪录的速度推断称,它可能来自星际,而且必然留下了碎片。他们认为,挖掘上来的球体就是那些碎片,因为它们的成分不同于大部分陨石。

在若干博客文章以及发表在阿奇夫论文预印本网站上的一篇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中,洛布描述了这些小金属球的各种异常特性。他格外关注包含高百分比的铍、镧和铀的5个小球。洛布戏称它们为“铍镧铀小球”。之后,他与其他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怪异的球体可能是外星技术的证据。

但是,很多与这项研究不相干的科学家当时对此提出异议。现在,几篇新近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了这些球体外星起源假说的更多漏洞。

首先,围绕相关流星是否确为星际天体,存在一些争论。11月13日发表在阿奇夫论文预印本网站上、未经同行评审的一篇新论文显示,只有美国军事设备记录了这颗流星,且一些研究人员说,传感器.html'>传感器在记录该流星的速度时是有可能犯错的。

即使流星速度的记录是正确的,它在穿透大气层后留下可观碎片的概率也很低。

其次,还有一个问题,即需要证明这些球体源自这颗流星。科研人员不知道2014年的这颗流星落在何处,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落在地球上。在它出现近10年后,再在半径约为48公里的海域搜寻它留下的微小碎片是极其困难的。另一方面,海底到处都有微小金属球。有些是从掠过地球的太空岩石上脱落的微陨石,其他则是火山喷发或工业活动的产物。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球体自然而然汇集到海底。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些球体的成分。如果你一开始就假设这些小球源自太空,那么它们的成分确实显得不同寻常。可是,正如10月23日发表在《美国天文学会研究简报》上的一篇论文所指出的,这些小球的成分符合煤灰污染物的特征。该论文作者、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帕特里西奥·加利亚多称,有鉴于此,不支持“陨石起源说”。

这些小球体是否仍有可能来自我们太阳系外的某个地方?有可能。但是,最新的几篇论文提出,基于现有证据,它们来自“离家更近”地方的可能性要高得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家凯莱布·沙夫在X平台(原名为推特)上写道:“哦,他们的确发现了某个技术文明存在的证据……这个文明就在地球上。”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热门排行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4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