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第一批和第二批,旨在加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立项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和效率。
目前,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已发布2批,项目周期均为18个月。第一批20个项目,2025年1月31日截止。第二批36个项目,2025年6月30日截止。
这些标准的推出意味着什么?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开展是国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管理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比如,《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修订HJ 38-2017)》针对原有标准无法满足现阶段VOCs管控和监测需求以及存在的分析方法缺陷等问题开展修订,《环境空气 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六氟化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则是针对当前环境空气中CH4、CO2和N2O手工分析标准缺失,无法支撑碳监测工作的问题,建立经济、便捷、可行的高精度手工温室气体分析方法。
随着环境标准的提高,对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的监测要求也更加严格。新的环境标准可能包括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更高的环境质量标准、更完善的监测方法等,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推动绿色发展。
重点关注的方向:
1. 碳监测
2. 氨的测定
3. 微塑料
4. VOCs
5. Pops
这些项目中,新污染物的监测项目非常亮眼。2022年5月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修订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危害特性测试方法等标准,完善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