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精装、智能审图、智能强排...碧桂园、万科、美的置业都已经在靠AI助力造房了!

   来源:地产人言    作者:艳姐team    浏览:775    
核心提示:谈起两个关键词“房企”、“机器人”,大家瞬间会想到哪家房企?相信大部人的会脱口而出,不就是“碧桂园”么。不过,很多人可能

谈起两个关键词“房企”、“机器人”,大家瞬间会想到哪家房企?

相信大部人的会脱口而出,不就是碧桂园么。

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冷知识是:地产圈内第一个要提出用机器人造房的其实是万科。

在郁亮提出活下去的很多年前,万科就已经直指一个目标:未来万科40%的员工都是机器人。

虽然目前碧桂园可能要率先实现这一目标了,但是万科同样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沃土计划龙抬头接连出炉,科技赋能的大命题也在万科的内外部会议上被反复强调。

今年以来,各家房企们在数字化的进程上可谓是按下了加速键,甚至有的已经实现更高级的智能化。纵观各大房企,艳姐发现已经有不少在秀自己的“AI”技术了。

“AI”技术的不断提升,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业主享受到了AI的服务,还让企业直接用AI来助力造房!比如前面提到的碧桂园、万科,再比如制造业出身的美的置业……

 

三个“AI造房的牛逼案例

先来和大家聊一聊房企们那些牛逼坏了的智能化造房黑科技,看遍全网,有三个不得不说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美的置业——智能精装BIM

在今年7月底,美的置业推出了一个堪称神仙的设计平台。

美的置业的官方说法是——一个利用AI技术进行沉浸式设计创作的DMP智能精装一体化设计平台,算是开创了智能精装BIM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让AI将精装设计过程中那些重复的、耗时的、低层次的设计和算量任务直接进行自动化处理模式,基本一键就能完成精装设计和输出图纸。

 

 

比如传统的户型图纸是平面的且较复杂,但是通过DPM智能精装将2D的户型图导入就能自动实现3D建模,还可以在两个模式间随意切换,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出图质量。

甚至简单的设计系统可以完全自动进行,直接套用美的置业的设计规则将所有的物品自动摆放,整个自动设计的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为产品迭代提供完整的统计数据。

这个自动设计中甚至还涵盖了水电图,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房型可实现智能自动布置。

 

 

简单来说,有了这么个平台在手,基本就能直接根据不同的装修标准给户型图自动上妆

这个平台的便捷之处还不止于此,短短的几分钟后,一份高清的VR效果图就可以自动渲染生成,一键合成漫游视频,可以100%真实还原硬装部件的尺寸及材质风格,业主也能就此沉浸式体验家的未来面貌。

 

 

智能设计完成后,整套的施工图也能自动生成,可以一键导出。

 

 

同时,所有的成本都可以一键计算,如果过程中有调整部品材料,造价也会自动相应更改。

 

发现没有?上述三点分别对应到营销、工程、成本三个层面,换句话说,这一个平台就可以直接贯通设计、成本、招采、营销、工程等精装业务全链条。

 

 

这也算是行业首创了。

而整体的效用也相当明显:原本要花费30天的设计、算量,如今1天就能解决;而原本委托设计院出精装套图可能还要个40万费用,如今直接归0,自己就能解决。此外,还能额外节省50%的无效成本。

 

 

总结来说不但实现了产品力和效率双双提升,而且成本却降了不少,真称得上是神仙平台

当然,也有朋友会担心,如果什么都能AI解决了?那设计师岂不是要失业了?

其实大家不用过于焦虑,这一套系统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要淘汰设计师,而是让设计师从重复、耗时、低层次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设计与创新聚焦产品力的提升。

简单来说,新手设计师可以更快上手,资深设计师则更能高效工作,对他们最大的考验可能是:会对其硬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案例二:

万科——AI审图、AI智能建模

再来唠一唠万科的智能化,那就不得不提到万科的AI审图。

万科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启动于2019年,由万科旗下的万翼科技和深圳住建局共同研发而成。

今年年初,深圳住建局举行AI审图系统上线发布会,宣布未来深圳所有房屋建设类的施工图纸都会用AI审图系统进行抽查,万翼AI审图大出了一把风头。

 

深圳市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审图上线发布会现场

 

目前AI审图已经完成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大专业国家设计规范的研发,整个审图过程也是全自动智能化的。

效果也相当显著:查出的问题是人工的7.3倍,审图速度是人工的8.7倍,但是费用却仅仅是人工的1/10

 

 

所谓降本增效莫过于此。

根据测算来看,一台AI智能审图机器一年足足可以完成35个人的工作量,同时还能保证94%以上的准确率。

同样也是让设计师更多地回归设计本身,同时也能提质增效并降本。

今年5月底,万翼科技又再一次升级了AI审图,上线了结构计算书审查功能。结构计算书的审查可谓是设计师之痛,一套图纸里可能会有上万个结构构件,需要复核上万次,经验在丰富的都起码需要花上一两天时间。

而在如今的万翼AI审图平台上,只要将图纸和计算书意见上传,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比对,直接标出有差错的地方,同样也是全自动模式,一个项目大约只用6个小时



事实上,AI审图万科早在去年就已经在内部推出了,而今年年初的发布会则代表了这套系统早就不局限于万科内部了。

这就是这套系统最好的地方——不止是造福万科、造福深圳楼市,更是在推向全行业,面向的受众群也非常多样:政府、设计院、地产公司、审图公司都可以有所应用。

如今在万翼AI审图的官网上也可以免费试用这一套系统,不过艳姐估计,这一试用大概率就会“AI”上了。



显然,万科已经是在力求从这一个小的切入点变革全行业,在理念上和其目前万物云的超级生态系统颇有相似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万科在内部推行AI审图后不久,万翼还在内部推出了另一个黑科技“AI智能建模,或者称为万翼云建模



这个黑科技和美的置业的智能精装类似,不过万科这个可能更综合全面一些,按官方的说法,可以把来自各个业务端口的专业图纸结合在一起,快速建模,全程可能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

 

 



甚至还能在碰撞检查、深化设计及成本算量等环节有所应用。

举个例子,车库的建模不仅效率可以提升5-10倍,在云建模、云审图等的搭配下,还能针对管线的布局提供最优解,生成完整的管综成果,也能提前将车库的全息场景释放给客户以方便选择,顺便解决车库滞销的问题。



真金白银的投入终究是有回报的,显然万科的科技探索也在慢慢反哺。

 

案例三:

碧桂园——机器人、智慧工地、AI强排

在各大房企中,碧桂园的智能化探索绝对是在第一梯队。

先来简单说一下机器人,目前碧桂园的餐饮机器人和建筑机器人都已投入使用,而和地产密切关联的建筑机器人更是在碧桂园的工地上大展身手,效果自然是没得说。

比如传统需要三个人才能艰难操作的布料作业:



使用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简单操作,机器人自己就可以实现自动浇筑,整体减少13%的工作量。



再比如测量机器人:



在一个建面20万方的大型住宅项目中,采用人工至少要配备5-6名实测实量的管理人员,而使用测量机器人,一名普通的工人或是实习生就足以操作,单个房间不到100秒就能测量完毕,是2人一组人工测量效率的2-3倍,同时还能拥有远高于人工的精确度。

 

 

这种室内的喷涂机器人,也能瞬间实现住宅内墙面、飘窗、天花板的全自动喷涂。



有意思的是,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也是在其智能制造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的,一整套流程下来,除了前期的研发耗时耗力,后期真可谓一身轻松。

但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目前在智能化上的成就远远不止一个机器人,已经渗透到了各个环节,将员工从一些无意义的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比如紧接着建筑机器人看碧桂园的工地,除了穿梭在工地上的小粉红们,碧桂园也已经研发出了一套智慧工地系统,集BIM、集成机器人、物联设备、智能设备等于一体。

 

碧桂园BIM




管理全线数字化,所有的施工业务信息等都有全方位、全天候的AI智能监管。像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隐患等都能智能识别并自动下发整改单,实时监控;包括BIM的三维进度同样是可视化的。



而在设计端口,碧桂园同样不遑多让,美的置业有智能精装、万科有智能审图、云建模,碧桂园则是有智能强排。

碧桂园在内部推出的这个软件对于如今拿地阶段熬夜不尽、出图不止的做强排方案的设计师们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福音。

设计师们只用输入关键的土地条件、营销和设计需求,泡杯咖啡聊聊天,20分钟就能自动出5-30版强排方案,同步还能拿到这些方案的总图、日照、详细经济技术指标表等。

 

 

而从整体的效率来看,传统的设计流程可能3个小时才能出一版方案,而智能强排就算是运算3轮,生成25个方案也不过耗费1.5个小时,耗费的时间大幅缩减了75% 

 

 

龙湖式数字化

前面所述的三个案例主要是在智能化造房层面的切实落地。

而提到智能化、数字化,还有一家房企不得不提,那就是龙湖。

龙湖对数字化一向偏爱,从去年开始,将很大的重心放在了龙智造上,组建了BIM团队,做智能建造。

在龙智造构建的蓝图中这样描绘:未来一键就能生成所有的设计规划方案、图纸,根据需要的模块组合搭配,实现快周转造房。

虽然目前龙湖还在探索中,尚未向外界释放太多的落地动作,但是其基于数字化的动作其实不在少数。

甚至连其新总部也非常具有龙湖特色,名为:龙湖智慧总部。也植入了很多智能化的黑科技操作。

 

 

而更值得琢磨的是:龙湖今年在组织和人员上的调整不少,而很多动作中都透露出了龙湖对数字化的深度迷恋。

比如龙湖曾将大数据团队和IOT中心合并成了AIOT工程院,就是为了通过AI来助力降本增效,用智能化的手段去解决地产开发流程中的一些重复、繁杂的问题。

更少人,更高效。也是龙湖一直以来的特色,毕竟在用人上,龙湖一向都是强调:

一个员工、两倍工资、干三倍活。

更有意思的是,在龙湖今年的一些人事调整动作中,居然有不少和数字化有关,而这些调整还不是在垂直领域调整,而是在跨界调整

原来做数字化领域的高管转任做地产航道部门的一二把手:比如龙湖现任地产航道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靳福海,之前是空间建造团队的负责人;而现任地产航道研发部总经理段杰,原本是空间智能研发中心BIM中心的负责人。

而原本在数字化之外的却反过来被调到数字化去历练:比如段杰的前任郭旌,被派去做数字化设计了。

让高管们都在数字化领域里浸润一段时间,似乎变成了龙湖调整人员的新思路。

 

智能化和人才挂钩

当然,将用人和数字化深度结合的远不止龙湖一家。

虽然目前可考据到的房企在数字化造房上的具体实践案例较少,但事实上,目前在关注甚至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房企并不在少数。

据克而瑞数据统计,目前在测绘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大型复杂工程设计环节深度参与智慧建造中的房企分别有10%8%4%26%

 

 

空有想法,没有专业的人才自然是行不通的。加之房企们已经从营销端、产品端逐渐加重数字化思维,那么人从哪里来就非常重要了。

房企们走的是两条路子:一方面从互联网大厂挖人;另一方面直接在校招阶段就从源头抢人,BAT、华为的offer递到哪,他们就看向哪,甚至是开绿灯直接无条件录取、更是在这些大厂给出的高薪基础上再加价。

早在两年前,类似龙湖抢互联网应届生的新闻就不绝于耳:



今年春招时,一个比较优秀的应届生拿到了两份offer——一个是龙湖数字科技部仕官生,年薪40+;一个是华为的,年薪20+。巨大的薪资差距下,两份offer选哪个?结果几乎一目了然。

当然这两年随着龙湖在数字化领域的名头越来越大,这样的高薪抢人模式也少了很多,转而开始有了自来水主动加入,不过背后吸引人才的依旧在高薪。

而万科的抢人动作实则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万科刚提出沃土计划时,就挖来了IBM全球服务部的合伙人谢志方担任万翼科技总经理。

而在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郁亮还公开发出了招聘广告:

科技已经融入万科业务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跟互联网大厂去竞争人才。

当时郁亮还透露了另一个信息:万科的高科技人才也有被互联网挖角的。

在未来,数字化探索越发成熟的房企与互联网大厂的抢人大战或许会愈演愈烈。


 
 
更多>其他技术推荐

预约
收藏
7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