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低能耗建筑新政-《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

   浏览:2534    
核心提示:上海超低能耗建筑新政-《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绿色低碳试点区(以下简称“试点区”)是指在新城内具 有一定规模、功能复

上海超低能耗建筑新政-《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

绿色低碳试点区(以下简称“试点区”)是指在新城内具 有一定规模、功能复合的城市建设区。试点区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措施,实现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监测及约束管理。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共建超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中国典范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规划建设管理的新路径,为上海乃至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做好引领示范,有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效可靠的能源利用

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地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和浅层地热能利用,提高项目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采用高效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区域能源系统的利用效率。根据项目当地能源状况、建筑用途和功能、建设进度、使用要求等因素,有条件采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鼓励设置分布式能源中心。探索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微网系统,试点实施余热废热利用技术,探索绿氢能源系统应用,促进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多元化供能。探索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实现能源的分项计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监测。

约束性指标

新建建筑使用1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100%。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学校、医院、工业厂房等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新建商业、办公和居住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

推广建筑光伏高水平开发利用结合项目屋顶和垂直立面的资源条件,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化应用,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学校、医院、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新建商业、办公和居住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绿色低碳的高品质建筑

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建造高品质、低碳示范的建筑群。构建绿色低碳建筑空间,提升建筑星级目标要求,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合理利用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推行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推广一体化设计理念,加大装配式建筑建设力度,实现工程建设低消耗、低排放、高质量和高效益。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

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略。优先采用外遮阳、节能门窗、 围护结构保温等被动式措施,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需求,并结合设备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动建筑能耗的大幅度降低,规模化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25%。推进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至少1项。有条件的项目中试点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争创不少于1项以上示范项目;加强技术体系创新,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试点不少于1项。

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应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鼓励新建装配式建筑实施高装配率,单体预制率45%或装配率65%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宜达到10%积极推广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一体化设计理念, 应优先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项目试点。

因地制宜推进各类装配式建筑

细分建筑类型,在学校、 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中,大力应用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居住建筑中,鼓励应用装配式钢结构。

高效互联的智慧管理系统

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化BIM技术应用,奠定建造全过程数字化基础。依托区域能源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对试点区能源、建筑、交通及环境等能耗情况数据化监测,有效掌握区域内能源消耗情况和碳排放情况,提升运行阶段监管水平,实现对试点区节能减排指标的动态分析与智慧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区域碳排放指标、提高区域智能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新建工程全面应用BIM数字设计技术

试点区规模以上(总投资额 1 亿元以上或者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各类工程采用BIM数字化设计方式,实现设计协同和优化。新建工程采用BIM正向设计技术,优化设计流程,支撑不同专业间以及设计与生产、施工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统一设计过程中的BIM组织方式、工作界面、模型细度和样板文件。

提升施工阶段的 BIM 技术应用水平

试点区工程积极运用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通讯等信息化技术,组织绿色施工,提高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更多>其他技术推荐

预约
收藏
7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