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活还有多远?

   日期:2021-07-19     作者:唐铭    

家,也许应该这样

 

01


夜晚,你睡的正香,忽然听见窗外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图片

 

树枝嗖嗖作响,是暴风雨。


要是往日,你肯定会马上跳起来,冲过去把窗户关好,否则大雨会让屋里的地板遭殃。


但今晚,你不用起床去关窗户了,因为智能窗户已在第一滴雨水打在玻璃上后,就自动关上了。它还会在雨停后,根据室温和湿度自动开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02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你刚安装了新家具,虽然说是环保,没啥味道,但其实你还是想让房间多通通风,散散味。

 

要是往日,这会让你很纠结,在家开窗通风太冷,上班开窗通风,又得下班回家关上窗户后等很长时间,屋里才会暖和起来。所以在冬天,基本上就不敢开窗通风。


然而,这个冬天,你不用再纠结了。


你安装的智能空气质量管理系统会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发现污染超标后,会自动处理。如果家里有人,则打开新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在保持空气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室内温度。


如果家里没人,且室外空气质量不错的情况下,则会打开窗户,用低能耗方式通风,并在你到家前三个小时前关闭窗户,依靠暖气给室内升温,确保你到家有舒适的温度。


03


夜幕降临,房间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要是往日,沉浸于电脑中工作的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光线的变化,直到你妻子进屋说一句:“注意你的眼睛哦!”然后帮你打开灯。


然而,现在,你的妻子再也不用担心你工作时的光线问题了。


夜幕降临后,智能照明系统会根据室内的光线亮度,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在助眠阶段也会自动调暗灯光,并根据手环监测到的睡着信号后,关闭所有灯光。


当手环监测到你夜间起床后,会根据你的前进方向打开相应的灯光和上床后在此关闭所有灯光。当然,都是舒适的夜间灯光。


当手环监测到你睡醒时,会根据季节、室外光照强度、温度以及你的喜好打开窗帘,并尽量采用自然光。


照明系统也会与你屋外的,以太阳能为补充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相连,确保高效用能。


因此,你不必再去刻意关注光线亮度问题,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你的事业和家庭。


04


智能窗户、智能空气质量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一个个智能化的家居系统,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舒适。


那这样的家居离我们有多远呢?


当前名不符实的智能


什么是智能家居


引用百度上的定义:“智能家居(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我的定义很简单:智能家居就是集成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各种软硬件,实现家居环境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管理系统。


智能家居的要点一定是“智能”,智能就意味着系统能够自主管理、自行决策,这是关键。


所以,智能家居不是把一套家电的遥控器功能搬到手机上,做成app后就是智能家电了,某种程度上,不同厂商的各种电器app反而会占用你的手机空间,甚至当你晚上想把手机关机后睡觉,却发现关不了空调。


当然,智能家居也不是给一些电器或系统加上语音识别功能后,能与人直接对话,能按照人的指令去完成相应的操作就算是智能了,这个最多算是实现了人机语音交互,将之前的手动控制变为声音控制而已,并不是智能。


智能就是能够根据环境、习惯等因素进行自主判断、决策并采取相应操作的系统。


简单说,选择方案、决策、操作都是智能系统的事情,你只管享受即可。


凡是要让你选择、决策、操作的,都不是智能系统,让你做的越多,就越不智能。


智能家居的三个阶段


01


首先是单个产品应用升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包括前面的将遥控器做到app上,将手动控制变为声控,将之前的拧钥匙开门变成指纹开门等,都属于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单一产品的功能升级或丰富。


还谈不上自主决策,所以也是伪智能阶段。


看看身边的产品,大多数现在都处在这个阶段。


02


其次是单个家居系统集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在某些领域已经上了集成系统,系统可以根据一些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自主决策了,但其却往往局限在某个单一领域,各领域之间尚未打通。


比如,前面提到的照明控制系统,在这个阶段的照明系统,就只能根据光照强度去调节灯光的亮度,做不到跟能源管理系统关联,也做不到跟手环上的人体活动监测系统关联,也做不到跟窗户管理系统关联。


再比如,前面提到空气质量管理系统,也能根据空气质量自主决定相应的操作,但在这个阶段的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要么单独用在净化.html'>空气净化器上,要么单独用在新风系统上,要么单独用在窗户管理系统上,难以与以上各个系统综合使用。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各系统背后的产品供应商未打通,未能建立统一的标准,当然也不知道该由谁来牵头做这个事情。


所以现阶段,基本上就是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里,要么推出伪智能产品,要么局限在某个产品上做功能极为有限的智能系统,


而且靠着“智能”二字,产品价格还非常贵,却不知,这样的智能,离消费者需要的“智能”,差距如鸿沟。


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被他们当前所处的产业链环节,束缚住了手脚。


因自身所在的产业、产品,丢掉了对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把握。


03


第三是大家居系统集成阶段。


在该阶段,各个家居领域的系统已经相互打通,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也因为有丰富的数据做支撑,该阶段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智能服务体验,也只有这个阶段的智能家居系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家居智能系统。


文章开头提到的一二三情况就属于这个阶段的案例。


也只有在这个阶段,才能真正实现让智能系统彻底解放人。


无疑,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智能家居生活。


谁是那个天选之人


在大家居系统集成阶段,家居产业链会被调整,甚至是重构。


在这个阶段,提供大家居系统集成的企业才是产业链的主导,因为他们离消费者更近,更懂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体验。而各种家用电器就只是产品而已,房地产提供的毛坯房也只是个产品而已,这两者离最终能提供给消费者的智能家居体验,中间隔了一个大家居集成系统。


那么,谁最有希望去做这个系统呢?


01


房地产企业行吗?


貌似可以,大部分这个行业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且如果还卖的是精装房的,就更有可能在交房前,就把这套系统做好。当然,前提是它要撬动不少的家电提供商,为它提供相配套的智能家居。


如果是这样,这个房地产企业就要变成互联网+房地产企业了,当然这也意味着转型。


然而对于靠着资金高周转、标准化快速建房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要转型成为关注用户体验,去做信息系统集成,意味着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转变,管理模式和方式的转变,这对企业家和原来的团队来说难度不小,绝不亚于从房地产业务转型到文旅业务的压力。


纵使房地产企业有资金、资源优势,但由于管理转型难度较大,其难度也一定很大。


02


家电企业行吗?


看似可以,但实际难度巨大。


当前,虽然不少的家电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智能家电,甚至把旗下所有的家电都形成了自己的小系统,先不说这些系统是不是真正的智能,就算这些都是“智能”系统,那家电企业要真正做大家居系统集成,还有两道坎需要迈。


第一道坎是电器企业间的智能数据共享问题。


作为家电企业你不能要求一个家庭只用你一家的电器吧,如果一个家庭分别用了海尔、格力、美的、小米的家电,如何能让这些不同厂家的电器互联互通,并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这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在当今几大家电企业谁都不服谁的阶段。


所以各个厂家也都以自己的产品为支撑来做系统,但这样的系统是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的,不是消费者最想要的,顶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市场影响力有限。


第二道坎是家电系统如何与非家电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比如未来的智能窗户、智能照明、智能能源控制等等,家电企业能让消费者在安装窗户时就选择与之匹配的智能窗户系统吗?在水电安装阶段就能让消费者安装与之匹配的水电管理系统吗?


做不到,他们连消费者什么时候安装都不知道,就更别说他们能提供什么匹配的系统了,至少现阶段是。


所以,家电企业要做大家居系统集成难度较大,虽然看似智能家电跟智能家居好像很近。


03


装饰设计公司行吗?


似不行,实际存在可能性。


装饰设计公司看似搞装修的,好像跟智能家居离得挺远的,但实际上它却是离智能家居最近的。


一是装饰设计公司是负责整个房屋的设计装修,能够从一开始就给房子搭建起相应的系统,不论是水电、照明,还是电器、窗户等,所有的都在他们的设计之下,甚至在此时,就能决定这个房子是装修成智能家居,还是传统的家居。


二是装饰设计公司离客户最近,到现场,能够直接与客户交流需求,并且整个服务时间较长,既能影响客户决策,也能更好理解客户需求。


三是对装饰设计公司来说,他们卖的是服务,与大家居系统集成的服务方式一样,都是卖服务,所以对他们来说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压力较小。


当然,装饰设计公司要做大家居系统集成,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有能力去集成家电、能源等各个领域的供应商,让这些数据在他们这里实现共享。


04


市场有一个规则;


早些年是,谁掌握销售渠道,谁就掌握市场。


现在是,谁跟消费者走得越近,谁就有能力号令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我看好装饰设计公司。


但不看好那些只知道搞装修项目挣钱的。


智能家居生活还有多远


基于以上,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活,还需要等待伟大企业的崛起,等待整个行业的改变。


因此,智能家居生活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但,未来可期!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4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