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作为清洁能源利用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24年5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6项新标准,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也预示着在规范发展的道路上,空气源热泵行业将迈向更高的台阶。然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自然环境极端事件频发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能否延续往年的市场增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行业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1. 市场需求变化与行业颓势
进入2024年,尽管政策环境依然利好,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却难以回避市场需求的微妙变化。零售市场的持续低迷、工程项目资金的短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厂商利润的下滑,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沉重压力。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行业整体销售额达到296亿元,同比增长11.5%,但采暖产品与热水产品的市场表现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热水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4.7%,而采暖产品则同比下降2.6%,显示出市场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
进入2024年上半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热水市场因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饱和度高而陷入价格战,利润被进一步压缩;而采暖市场则因北方地区的煤改电政策以及消费升级需求,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即便如此,整个行业仍难掩颓势,市场需求的“缩水”现象令众多厂商倍感压力。
2. 出口市场的理性回归
在出口方面,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同样面临挑战。欧洲曾是中国热泵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俄乌冲突引发的天然气价格飙升以及欧洲本土热泵扶持政策的出台,中国热泵产品的外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2024年,中国热泵出口市场预计不会出现显著增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发展重心转向亚洲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二、技术创新:企业各显神通
面对市场的重重挑战,中国空气源热泵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革新,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1. 海尔的全面解决方案
海尔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低温技术、降噪设计以及智能互联等多方面的创新,为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产品。其天骄系列空气能热泵和骄阳系列热泵采暖机,不仅具备出色的能效比和制热能力,还能在极寒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海尔还通过政府补贴和金融方案减轻消费者负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美的的科技引领
美的集团则通过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实现了空气源热泵多品位热能高效供应关键技术的突破。其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法有效解决了北方严寒地区常规热泵无法运行的难题,提升了整机产品的制热能力。此外,美的还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格力的高效节能
格力电器推出的CVP系列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热泵机组,凭借其高速永磁同步变频电机和全工况“宽频”气动设计等领先技术,实现了制热COP值高达4.78的优异性能。该产品不仅可替换锅炉采暖实现清洁绿色化供热,还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舒适和节能的采暖体验。
4. 林内的高端解决方案
林内则针对高端别墅市场推出了“冷+暖+热水”系统解决方案及热水产品矩阵。该方案通过节能热水、快速暖房、辅助供暖、辅助化霜等多项优势技术,实现了室内温度的精准调控和热水供应的稳定高效。同时,林内还注重产品的舒适性和智能化管理,为用户带来健康舒适、高效节能的居家生活体验。
三、行业规范:亟待加强的关键
尽管空气源热泵行业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发展,但行业规范的不完善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安装标准的缺失
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然而,目前行业内的安装标准尚不完善,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可遵循。这导致市场上的安装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建立和完善安装标准成为行业规范的重要一环。
2. 小品牌乱象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众多小品牌纷纷涌入空气源热泵市场。这些品牌往往缺乏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这种低价竞争不仅损害了行业形象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和品牌建设成为行业规范的重要任务。
3. 跨界融合的机遇
面对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空气源热泵企业还应积极探索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例如与光伏产业相结合,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稳定性;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等功能。这些跨界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未来展望: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将在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持续向前发展。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扶持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低碳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加强规范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国情、适应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