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浪潮下房地产市场回暖,中央空调市场能否“柳暗花明”?
2025年,房地产市场宛如经历了一场“及时雨”,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1 - 6月,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密集的政策支持浪潮,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组合拳”相继出台。据不完全统计,2025上半年,全国超160个省市(县)出台优化政策超340条。这些政策如同强大的助推器,正逐步改变着房地产市场的格局。
政策效应如同春风化雨,开始逐步显现。2025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回暖的趋势。多个核心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去化情况得到了改善,曾经堆积如山的库存逐渐减少,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土地投资热度也悄然回升,开发商们对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纷纷加大了对土地的储备和开发力度。这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曙光。
然而,与房地产行业关联度极高的中央空调行业,却并未能同步享受到这波政策红利,依旧处在下滑的态势之中。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房地产新政虽然聚焦于消化存量、激活需求,但新增开发与大型公建项目却在持续收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中央空调行业的困境。1 - 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住宅投资下降10.0%,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2.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1.4%;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下降17.6%。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近两年均保持20%左右的跌幅,这意味着新建项目市场在持续收缩。中央空调行业作为房地产的配套产业,新建项目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其市场需求的萎缩,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陷入了困境。
行业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在房地产行业大幅下滑、消费降级、建设单位现金流紧张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中央空调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品牌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纷纷降低价格,导致工程项目与家装零售项目的成交价持续走低。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循环。企业在追求低价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削弱了行业的竞争力。
尽管整体市场承压,但中央空调行业并非毫无希望之光。在政策的推动下,城市更新和节能改造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城市更新定位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为中央空调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住建部明确今年将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预计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这意味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将进行改造升级,为中央空调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自建设“好房子”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位。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5月1日,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实施,对“好房子”建设标准进行规范;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6月13日,国常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并将“好房子”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未来老房子、旧房子也将按“好房子”标准进行改造。这对于中央空调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建筑改造尤其是系统更新,已成为价值千亿的确定性市场,中央空调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中大展拳脚。
中央空调行业复苏的步伐往往要比房地产或者是项目市场滞后。当下可以确定的是,中央空调行业已从依赖新增楼盘配套,转向存量改造与新增需求并重的双轨发展模式。这种转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立足。
在此情况下,中央空调企业一线商家更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上寻求突破。在技术端,热泵和高效冷水机组迎来了政策机遇。新能效标准的实施,要求企业提升产品能效水平。多联机、磁悬浮离心机等高能效产品在旧改项目中优势明显,企业应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在市场端,企业需调整业务结构,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单纯设备销售转向“设备 + 安装 + 运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还能拓展盈利空间。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能源站建设、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改造等综合性工程,抢占市场先机。
依赖增量扩张的时代已然终结,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唯有兼具政策敏感度、技术储备与渠道韧性的企业,方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央空调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优化渠道布局,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迎来行业的复苏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