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引领污水处理新变革:“按效付费”模式全面铺开
据新华社深度报道,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传来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湘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湘潭中环污水有限公司近期正式签署了“按效付费”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湘潭市的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按量付费”到现代化“按效付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全国的污水处理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湘潭市住建局局长潘永其在接受采访时深刻指出:“污水治理的表象虽然在厂里,但根子其实在于管网。”他进一步解释说,过去湘潭市的市政管网普遍老旧破损,雨污合流现象严重,住宅小区污水管与城市下水道混接错接问题频发,这直接导致了污水处理质效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对于如何有效撇除外水(如溪水、雨水、地下水等混入污水管网的水体)缺乏积极性,因为这些外水都被纳入污水处理的总量进行结算,这无疑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处理效率。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湘潭市自2022年起开始推行城区污水处理“厂网一体”模式,以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管网建设与维护为发力点,而“按效付费”则是这一系统治理工程中的关键一环。据潘永其介绍,以今年9月、10月、11月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河东污水处理厂、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河西污水处理厂每天撇除外水的量分别约为4万吨、1万吨和4.8万吨,总计每天减少处理外水近10万吨。这一改变使得湘潭市因撇出外水而年度节约污水处理服务费约4300万元,成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按效付费”并非简单地计算污水处理总量,而是通过检测多项生化指标,根据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情况对污水处理服务费进行精确计算并付费。湘潭市住建局城市供排水管理科提供的数据显示,以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为例,今年9月、10月、11月的污水处理服务费,在按量付费模式下分别为660万元、681万元、660万元;而实施按效付费后,则分别降至616万元、624万元、608万元,共计节约资金153万元,平均费用节约率高达7.6%。据初步测算,湘潭市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一年将因此节约污水处理服务费超过1300万元。
湖南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王畅在谈及这一变革时表示,湖南省已经出台了《湖南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管理若干规定》,明确推行厂网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和绩效付费管理制度。湘潭市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在原有特许经营协议的基础上,全部补充签订了“按效付费”协议,成为湖南省首个全面实施“按效付费”模式的城市。通过实施一批“撇清水、挤外水、收污水”项目,汇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量大幅减少,原规划规模6万吨/天的铁牛埠污水处理厂因此无需建设,仅此一项就节省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约3.5亿元,节约用地约120亩。
湘潭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在“按效付费”模式的推行上,还体现在对排污源头的回溯治理上。湘潭城内的长城湿地是一座为提升流域水质而兴建的人工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43亩,日处理污水规模达到2.5万吨。湘潭市城市供水排水监测管理站站长谢良平介绍,自2022年长城湿地建成后,唐兴桥流域实现了清污分流,达到排放标准的渠道水流入湘江,污水则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这一变化使得河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提升了50%以上,同时溢流污染频次明显减少,唐兴桥流域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近年来,湘潭市通过“网”住污水、以“效”治水的方式,对纳污范围内的管网初步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湘潭城区24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并销号,消除率达到100%。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湘潭市在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更离不开政府对环保事业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
然而,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雨污合流、污水直排等问题仍然是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长期面临的难点痛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湖南等地开展了污水处理质效提升行动,推行以污染物削减绩效为导向的按效付费机制,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2023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出水水质、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效果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污水处理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也强调了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的重要性,要求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这一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污水处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建立“按效付费”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北控水务集团执行总裁李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经过过去几年的黑臭水体治理,各地水污染状况已经实现了根本好转,但雨天河道反黑反臭的情况仍然存在,这说明污水并未完全收集进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从指标上看,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污染物浓度并未达到正常污水的“应有浓度”(生化需氧量BOD5>100mg/L)。实施“按效付费”机制可以倒逼污水集中收集率的有效提升,让污水处理厂真正发挥其处理污染物总量的效能,而非仅仅达到处理量的水力负荷。
此外,李力还指出,现有排水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雨污合流情况也是制约污水处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外来水进入管网、河道,导致真正的污水反而可能“进不来”。而“按效付费”机制能够鼓励控源截污、清污分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按效付费”机制的落地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但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污水处理行业必然要走向“按效付费”模式。湘潭市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下,“按效付费”模式将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带来更加显著的成效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