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拳出击:地毯式排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近日,湖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再度发力,针对畜禽养殖污染这一突出问题,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紧密携手,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地毯式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吹响了畜禽养殖污染地毯式排查整治工作的号角,决心以雷霆之势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乱象。
联合发文,明确整治方向
畜禽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人们提供丰富肉蛋奶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畜禽粪便和污水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湖南省两部门联合发文,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犹如一份行动指南,明确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厘清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健全协作机制。通过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方位监管模式,坚决遏制粪污综合利用乱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同时,对于舆情反映的问题要稳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而《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地毯式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则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为各地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通知要求各地对照畜禽养殖场(户)清单,对设计年出栏 50 头及以上猪当量的所有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场。这种地毯式的排查方式,体现了湖南省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决心和力度,旨在彻底摸清底数,为后续的整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类重点,精准靶向发力
为了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通知明确了四类排查重点,犹如四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击畜禽养殖污染的关键问题。
粪污贮存处理设施配套情况是排查的首要重点。畜禽粪污的贮存和处理设施是防止污染的第一道防线。许多养殖场(户)由于设施不完善,导致粪污随意堆放、直排,严重污染环境。此次排查将重点关注养殖场(户)是否按照规定建设了粪污贮存池、沼气池、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设施的规模是否与养殖规模相匹配,设施的运行是否正常等。对于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的养殖场(户),将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粪污还田综合利用情况是另一个重要排查重点。畜禽粪污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还田综合利用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养殖场(户)存在粪污还田不规范、过量施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受损。此次排查将了解养殖场(户)粪污还田的方式、数量和频率,是否与周边农田的消纳能力相匹配,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等。对于还田利用不规范的养殖场(户),将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其科学合理地利用粪污资源。
日常监管巡查情况是保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长效开展的关键。各地监管部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是否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检查,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将直接影响整治工作的成效。此次排查将检查监管部门的巡查记录、问题整改台账等,了解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监管不力的部门和人员,将进行问责,督促其切实履行职责。
问题整改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则是排查整治工作的落脚点。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否及时整改到位,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能否依法严肃查处,直接关系到整治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次排查将跟踪问题整改的进度和效果,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养殖场(户),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同时,对违法排污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为了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将开展地毯式排查、网络式管理。按照“一场(户)一策、一场(户)一档”的原则,为每个养殖场(户)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制定个性化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闭环管理,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做到应查尽查、应改尽改。
此外,省生态环境厅还将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派出 7 个暗访组,深入各地督导工作开展情况。暗访组将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对养殖场(户)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典型案例,将进行通报曝光,发挥警示作用,推动全省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湖南省此次地毯式排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整治方向、聚焦排查重点、实行闭环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望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湖南贡献力量。我们期待着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的畜禽养殖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