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监测 | 潍坊市强化监测执法联动 力促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持续跃升

   日期:2025-02-11     来源:山东环境    浏览:176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作为生态环境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技术竞赛,被誉为该领域的奥运会。它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监测技能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2024年,山东省在第三届大比武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一,这不仅是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对山东监测人实干与担当精神的最好诠释。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潍坊市在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背景与意义

潍坊市,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深化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性地开展了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联动试点。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整合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监测分析资源,形成测管联动工作合力,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效能持续跃升。

二、构建联动机制,实现一盘棋

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联动试点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以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执法监测联动试点工作专班。这一机制明确了执法、监测部门的职责分工,实现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构建了生态环境执法与监测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权责明确的协调联动机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潍坊市强化市级统筹,优化处置流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执法检查活动,而省潍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则负责统筹市县两级监测监控力量,配合完成执法监测活动。这种紧密的协作机制确保了监测与执法工作的无缝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监管链条。

三、高效协同发力,打好持久战

监测执法练兵是提升执法能力、锤炼执法队伍的重要途径。潍坊市以固定污染源监测技术大练兵为抓手,不断提高监测人员运用自动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发现异常线索的能力。20251月,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通过市级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成功发现某食品企业总氮和氨氮数据倒挂异常现象。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组织有关分局执法大队和监控中心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通过深入分析研判生产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视频监控等问题线索,最终查实了该企业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超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

自试点开展以来,执法监测联动机制共发现并调查处理违法违规案件6起,涉及的相关问题均已得到妥善处理。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潍坊市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联动机制的高效协同作用,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强化能力支撑,提升县级监测水平

县级监控中心是基层执法监测的主力军。潍坊市紧抓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提升,在队伍能力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一方面,结合各区市产业结构特点,开展县级监测能力差异化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以寿光、高密监控中心为重点,建成具备废水、废气等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的区域重点监控中心;对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心城区4分局,则采取抱团建设的方式,满足常规废水、废气、噪声项目的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潍坊市专门明确资金用于执法监测试剂采购。通过年初发放刚需药品试剂、年中补充需求、年底奖罚等方式,督促保障县级监控中心完成基本执法监测任务。试点以来,各县级监控中心自主开展执法监测任务412项,出具监测报告252份。9个县级中心实施协同监测,21名监测人员通过80余项目持证上岗考核。2个县级中心还启动了实验室扩建工程。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县级监控中心自主承担执法监测任务的积极性,协同开展执法监测工作模式逐步形成。

五、推进质效提升,用好数据质量考核指挥棒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潍坊市把牢质控考核关,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数据核查及异常数据处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监督核查。省潍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区域技术中心、质控中心,对县级监控机构出具的执法联动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审核有异议的,可复测的立即复测;不能复测的,则提报环境执法机构会商处理。

同时,省潍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还对县级监控中心开展常态化盲样考核,并对市局统筹安排的监测任务实施质量控制。质控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多措并举保障了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潍坊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水平,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结语与展望

潍坊市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联动机制的实践探索,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效能,也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潍坊市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7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