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推进新举措深度解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每一个地区、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所在。为此,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委社会工作部携手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愈发强烈。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年初,国家层面出台的《“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山东省在此背景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若干措施》,旨在通过高水平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二、主要内容与特色
《若干措施》以建设队伍体系、丰富内容供给、拓展平台阵地、提升管理效能、完善保障体系为五大核心板块,详细规划了十四条具体措施,构建了一个全面、细致、可操作的工作框架。
(一)建设队伍体系
队伍建设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化队伍与专业化队伍的一体推进,强调上下联动、内外兼顾,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能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二)丰富内容供给
内容供给是志愿服务工作的核心。《若干措施》围绕品牌行动、精品项目、有序引导、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注重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三)拓展平台阵地
平台阵地是志愿服务工作的载体。《若干措施》强调,要整合现有场所阵地,建好数字阵地,打造文化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和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还能通过文化引领和数字赋能,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四)提升管理效能
管理效能是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若干措施》从规范管理、统一形象、交流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五)完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撑。《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和党建引领,加大投入力度,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与上级文件的异同及亮点
与国家层面的文件相比,《若干措施》既保持了与国家要求的一致性,又充分结合了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队伍体系、内容供给、平台阵地、管理效能、保障体系等方面,《若干措施》都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和创新,为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全面回答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谁来做、做什么、去哪做、怎样做等,体现了“多部门协同、多领域联动、全方位谋划、全链条部署”的工作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能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取得实效。
总之,《若干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山东省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