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农村黑臭水体系统治理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
在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安庆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之路。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庆市在农村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的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背景与现状:安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紧迫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庆市农村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黑臭水体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美观度,还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为此,安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内容,通过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持续推动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安庆市已全面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86条,累计完成整治72条,治理面积高达51.15万平方米。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安庆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然而,治理工作远未结束,剩余未整治的黑臭水体以及已整治水体可能面临的反弹风险,都需要安庆市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治理工作。
二、净水攻坚:科学施策,精准治理
安庆市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排查为基础,以溯源为关键,以编制“一水一策”治理方案为抓手,确保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安庆市计划完成28条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治理面积达到26.11万平方米。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排查与溯源:安庆市组织专业团队,对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同时,通过科学溯源,明确污染来源,为后续治理提供精准依据。
“一水一策”治理方案:针对每条黑臭水体的具体情况,安庆市组织专家团队,量身定制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也避免了治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浪费。
“五治理、两清理、一连通”要求:安庆市在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五治理”(即治理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工业和服务业废水、种植业面源污染)、“两清理”(即清理垃圾和淤泥)、“一连通”(即水系连通)的总体要求,确保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控源截污:源头治理,协同推进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核心在于控源截污。安庆市在治理过程中,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污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实施了一系列源头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治理:安庆市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累计完成改厕30余万户,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同时,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
畜禽养殖废水治理:针对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问题,安庆市加强了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力度,要求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同时,通过推广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安庆市加强对水产养殖尾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减少尾水排放。同时,通过建设尾水处理设施或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措施,提高尾水处理效率。
工业和服务业废水治理:安庆市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监管力度,要求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工业废水排放。
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安庆市加强了对种植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力度,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通过建设生态拦截沟、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措施,拦截和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
此外,安庆市还注重将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今年以来,安庆市共整治河湖“四乱”(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43个,创建省级幸福河湖8个,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
四、长效管护: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治理成效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治理成效得以巩固和拓展。安庆市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河湖长制管理:安庆市将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畴,明确各级河湖长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同时,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等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水质监测与评估:安庆市加强对农村黑臭水体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定期发布水质监测报告和评估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水质数据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措施。
公众参与与监督:安庆市注重发挥公众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安庆市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投入;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资源力量形成合力;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通过设立奖励基金等方式激励先进典型和示范项目。
五、试点示范:探索创新模式,推动以用促治
安庆市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注重发挥试点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申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等举措,积极探索不同条件、不同地域的治理模式和方法路径。
治理试点项目申报与实施:安庆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并获得成功。通过实施试点项目,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安庆市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和方法路径。这些经验和做法为后续全面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借鉴。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安庆市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这些资金被用于支持治理试点项目以及其他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推广。通过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水体:安庆市注重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水体资源,通过承包经营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同时因地制宜栽植水生经济作物如莲藕、菱角等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物品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渔业等产业实现以用促治推动农村水体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今年以来已成功申报治理试点资金2000万元并启动了多个试点示范项目。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安庆市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治理资金不足、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安庆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投入;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引导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展望未来安庆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安庆力量。同时安庆市也将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为全国同类地区的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