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4年,中国家电行业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内卷”成为了许多行业的常态,尤其在家电领域尤为明显。随着中央首提“防内卷式恶性竞争”,家电业开始经历从“内卷”到“反内卷”的深刻转变。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上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首次在历次政治局会议中使用“内卷”一词描述行业竞争现象。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层面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良性竞争来推动技术创新,而非无效的、恶意的竞争。
随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要求,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从“防止”到“综合整治”,措辞的变化表明了政府对这一问题态度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专家指出,健康的竞争应该是在公平有序的基础上进行,过度的内卷不仅会导致企业之间的资源浪费和技术停滞,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卷”无止境:家电行业的现状与挑战
回顾2024年的家电市场,可以发现“内卷”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618购物节期间,空调领域的价格战尤为激烈。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在5月底至6月初,空调库存达到了近两年来的最高点——约5000万套。面对如此庞大的库存压力,空调制造商们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刺激销售。数据显示,在W21-W25周期间(5月20日至6月23日),空调线上平均售价为2604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9%。其中,1.5匹单冷空调的价格战最为惨烈,部分产品的价格几乎触及成本底线。
除了空调外,彩电、厨卫等其他家电品类同样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例如,10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在618期间相比年初几乎腰斩。某彩电品牌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国内彩电市场的销量近年来持续下滑,每年都会爆发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这种短期抢夺市场份额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激活市场需求,实现真正的价值增长。
此外,电商平台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多位分析师指出,在当前饱和的存量市场环境下,单纯依靠降价促销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相反,只有通过颠覆性的产品革新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换新需求,进而提升整个市场的活力。
从“内卷”到“反内卷”:探索新的出路
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卷现象,一些业内领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一次对话引发了广泛关注。方洪波表示,虽然家电行业已经经历了多轮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他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在参与内卷的同时找到突破点。“参与内卷意味着我们要与同行比较成本、效率和服务质量;而跳出内卷则需要我们依赖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他说道。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强调,制造业不应追求低价策略,而是要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低价往往反映出企业在技术上的无力感。”董明珠解释说,“当企业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时,就会选择牺牲材料质量和性能,这实际上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事实上,行业内卷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些企业在面临困境时所采取的非理性行为。然而,正如方洪波所言,“与其无意义地内卷,不如共同把蛋糕做大。”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合作、创新和服务升级来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下的未来展望
即将到来的2025年或许将成为重塑家电行业的契机。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消费升级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针对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预计将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3300万名消费者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带动了大约239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一级能效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了90%,显示出市场对于高效节能产品的强烈偏好。
此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将比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比例也将显著提高。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电子垃圾污染,还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家电产业注入新的动能。
总之,2024年中国家电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最初的“内卷”状态逐渐向“反内卷”的方向转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以及企业间的协作,相信在未来几年里,这个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