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省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特别是在闽江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方面。闽江作为福建省的母亲河,其水质的改善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福建省在2024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亮点、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并展望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闽江流域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闽江流域约占福建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保障了全省40%的经济用水需求。然而,前几年闽江流域的水质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上游地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产业布局,特别是化工园区的存在,加之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足等问题,给闽江流域的保护带来了诸多困难和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改善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2024年,闽江全流域国控断面优质水比例达到98%,干流水质首次实现全优,标志着闽江流域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24年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亮点
地表水质指标:
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100%,其中优质水比例达到77.1%,提升了8.5个百分点。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达到92.6%,首次超过90%,提升了3.9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指标:
设区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4位。
PM2.5浓度为19.7μg/m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9.6μg/m³,排名全国第3位。
美丽中国建设:
福建省新获评2个国家美丽河湖、2个国家美丽海湾;累计已获评4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美丽河湖、5个国家美丽海湾。
执法监管方面:
深化监测监管执法联动和省直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连续10年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清水蓝天”专项行动,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成为国家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成效考评以来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的唯一省份。
闽江流域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治理和保护闽江流域,福建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整合优化产业布局:
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和排污许可监管,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的盲目上马。
依法取消闽江上游5个化工园区的认定资格,防止重污染、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向流域上游转移。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工作法,加强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源齐控”,推动水口库区约130万平方米网箱养殖全部清退并转型升级。
提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至76.6%,推进4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每年安排16亿元用于全省重点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
落实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
根据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福建省将继续围绕“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目标,扎实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积极主动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具体工作重点包括: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在重点领域方面,全面完成钢铁、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35蒸吨以下锅炉改造、转型、升级、清洁替代,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在重点流域方面,深化闽江、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治理,推动畜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基本消除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
在重点海域方面,抓好三都澳、沙埕港、诏安湾等水质提升,下力气整治海水养殖污染,基本完成入海沟渠“除黑消劣”。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控总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减存量,探索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优增量,推动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制造业企业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健全一体化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梯次打造美丽福建建设基础单元。
完善系统化治理机制,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拓展市场化激励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环境信用协同监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更多生态“绿”变成口袋“金”。
闽江流域保护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2024年,闽江全流域国控断面优质水比例达到98%,干流水质首次实现全优。截至目前,闽江流域获评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个,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3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其中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以下是几个成功案例:
闽江河口湿地保护:
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闽江河口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成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
水口库区约130万平方米网箱养殖全部清退并转型升级,减少了养殖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同时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
推进4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实现了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和回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护了周边水体环境。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福建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以及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环境管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省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结论
福建省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特别是在闽江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方面。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福建省不仅提高了水质和空气质量,还构建了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未来,福建省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努力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许碧瑞表示,治理和保护闽江是2024年最具挑战和难忘的事,而未来的工作将更加注重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福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