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3项目入选省超低能耗建筑典型 累计推广120万平方米

   日期:2025-03-18     来源:信网    浏览:433    

青岛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引领绿色建筑新风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先行者,青岛市在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全省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典型案例,青岛市共有三个项目入选,分别是中德未来城初中建设项目二期(6楼)、中英商贸基地建设项目(12楼)以及中德生态园超低能耗建筑住宅推广示范小区项目(二期)—弗莱·德建公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青岛市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国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德未来城初中建设项目二期(6楼):科技赋能绿色校园

 

中德未来城初中建设项目二期(6楼)是青岛市超低能耗建筑的典范之一,建筑面积达3.23万平方米。该项目通过集成建筑本体节能提升、设备系统能效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复合利用等多项先进技术,打造了一座高效节能的现代化校园建筑。

 

在建筑设计方面,项目采用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以能耗效果为导向,科学规划建筑的整体布局、窗墙比、朝向和体形系数等关键参数,确保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的高度适应性。此外,项目还配置了高效的楼宇控制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能够对建筑的运营进行全程监控和优化,确保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设备选型方面,项目采用了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与机组设备,集成了供热、供冷、除湿和再热等多种功能,热回收效率高达75%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降低了建筑的能耗,还大幅提升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健康、节能的学习环境。

 

中英商贸基地建设项目(12楼):山体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中英商贸基地建设项目(12楼)是亚洲最大的、已投入运营的PHI认证酒店建筑,建筑面积达3.82万平方米。该项目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原有地貌肌理,巧妙利用场地高差,将被动式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节能技术方面,项目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满足了建筑对温湿度的独立控制需求,进一步降低了一次能源及化石能源的消耗。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高效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提供稳定的热水供应;地源热泵系统则利用地下恒温特性,实现了高效的供暖和制冷,显著降低了建筑的运行能耗。

 

此外,项目还注重被动式建筑技术的应用,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提高保温性能以及采用高性能门窗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的热损失。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中英商贸基地建设项目成为亚洲绿色建筑的标杆。

 

---

 

 中德生态园超低能耗建筑住宅推广示范小区项目(二期)-弗莱·德建公元:高品质绿色住宅的典范

 

中德生态园超低能耗建筑住宅推广示范小区项目(二期)-弗莱·德建公元,建筑面积达6.59万平方米,包含高层、多层住宅及商业建筑。该项目按照超低能耗建筑及绿建三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致力于打造高舒适性、超低能耗、高品质的示范住宅。

 

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项目采用了高质量的外保温系统和高性能的被动式外窗系统,有效减少了建筑的热损失。外保温系统通过高密度保温材料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建筑的保温性能;被动式外窗系统则通过多层玻璃和低辐射镀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热传导和辐射损失。

 

在设备系统方面,项目采用了高热回收性能的采暖制冷新风一体机,集成了供暖、制冷和新风功能,热回收效率高达75%以上。这一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显著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了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项目还采用了静音技术系统,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和建筑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进一步提升了居住品质。

 

青岛市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与实践

 

近年来,青岛市将规模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作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技术导则,大力推进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2022年以来,青岛市将超低能耗建筑工作纳入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国家级试点,并予以重点扶持推广。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推广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达120万平方米,发展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未来将结合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稳步提升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的推广,青岛市将继续引领全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潮流,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结语

 

青岛市在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领域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全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树立了典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8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