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五五”国家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设置方案》

   日期:2025-03-18     来源:环保在线    浏览:334    

生态环境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多项重要文件

 

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五五”国家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设置方案》和《“十五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会议由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特别是在新污染物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实施路径。

 

 加强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工作

 

会议指出,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新污染物是指那些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这些污染物因其隐蔽性和累积性,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新挑战。

 

会议强调,要坚持依法依规、分类管控的原则,围绕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评价工作要求,并将其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通过环评的源头预防和绿色引领作用,从项目立项阶段就严格控制新污染物的排放,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加快完善新污染物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这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完善监测技术手段以及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同时,会议要求组织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指导各地准确理解和把握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要求,确保《意见》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优化地表水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十五五”国家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设置方案》和《“十五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方案》。这两项方案的制定,是健全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关键举措,也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会议强调,要科学评价地表水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合理优化监测网络布局,进一步提升国控断面和点位的代表性,确保监测数据能够科学、客观、权威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过优化监测网络布局,可以更精准地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会议还要求加强督促指导,稳妥推进站点搬迁、并行监测等工作,确保“十五五”国控监测网络的连续稳定运行,实现与“十四五”监测工作的平稳衔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也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的其他重要内容

 

会议还强调了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监测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新污染物治理和监测网络优化方面,需要环保、水利、海洋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会议出席人员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李高,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任勇出席会议。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结语

 

此次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和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也为“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加强环评工作、优化监测网络布局以及提升监测能力,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收藏
7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