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环通小程序

专家详解设立饮用水健康值的依据(1)

   日期:2021-11-17     来源:直饮水时代    

2021年8月,第五届饮水安全与健康行业博士论坛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嘉宾多了专题演讲和技术交流。

此前,我们的公众号也做了多次专题报道和发言摘要,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再次针对网友后台留言提问交流比较多的有关“饮用水健康的评判标准及测算数值的科学依据”这一话题,摘编部分专家的论述,供大家交流参考。

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有关数据研究结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再次转发或用于商业用途。


舒为群

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员/博导 舒为群解析“中华预防医学会拟定中的饮用水健康团体标准”的数据标准值制定思路与依据。

舒为群,女,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第三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第二军医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五届环境卫生学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兼环境卫生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环境科学会理事兼环境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我介绍一下我们正在制定的一个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团体标准,饮用水健康保留值和适宜值,四个指标的标准值的制定。

这个标准目前是送审稿,这个机会对我们也是非常宝贵,希望各位专家如果听了我的介绍之后,觉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跟我联系,让这个标准质量得以提升,能够更加完善。


首先,标准提出来的背景是这样的:图片

#1

从必要性方面来看,我们都知道中国居民由于膳食结构的关系,我们从日常食物当中失去的钙、镁是不够的,尤其是钙,我们平均摄入量还没有营养推荐量50%中,缺口非常大。

镁相对好一点,但是镁从全民来看也是处于边缘性缺乏的状态,大多数摄取量只有营养需求量80%左右,所以也是处于边缘性缺乏的状态。

很多文献显示,饮用水是钙、镁人体非常重要的离子的补充状态。

适应的硬度、碱度,也是有助于维持水质的稳定性,减少管材腐蚀,间接保护人体免受管材腐蚀重金属的危害。

但是现行的国标,目前都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并没有考虑水中有益矿物质离子的保留值与适宜值。

所以这个标准是响应目前老百姓对健康饮水大趋势,也为国标现在健康指标的不足,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前瞻性的工作,打下一点基础。这是第一个必要性。

#2

第二个必要性,这个标准制定应该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承诺的目标,倡导净水技术的健康发展。

因为当下对饮用水进行过度处理已经十分常见,饮用水过度处理不仅给饮用者带来了健康损害,还增加了环境的负荷(能源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国家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达到碳中和的双碳承诺,应该是响应国际社会的趋势,各个国家都做出了承诺,这种承诺实际上是各个国家环境权益的博弈。

在这个博弈过程当中,低碳标准的制定是列为博弈之首。所以这个标准应该是一个响应低碳目标的标准,所以有它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设立饮用水健康值的依据,现在应该说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

首先就是饮用水中有益矿物质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已经有大量人群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包括who文献、国内外研究专著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提供了支持。

我们团队这些年大概有2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一直聚焦在长期饮用低/去矿物质饮用水后的健康风险研究,已发表文章多篇,包括人群(尤其是儿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多项动物(兔、鼠等)实验研究。

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显示出当水中缺乏矿物质的时候,对健康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儿童群体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就是身高的增长,以及龋齿,以及目前正在整理的数据,发现儿童心血管的损伤的指标在增加,所以这是令我们高度关注的。

这是我们对去矿物质或者低矿物质健康风险的认知。

#3

第三个依据,国际上其实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或者组织,提出钙、镁、总硬度、碳酸氢盐最低保留值的范围。

这是who2014年提出来钙、镁、总硬度、碳酸氢盐最低保留值,美国、加拿大没有提出来这样的保留值,但是他们提出对管道腐蚀性的问题。

法国、澳洲、匈牙利、捷克、日本这些国家,也提出了四个指标或者部分指标的保留值、适宜值,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跟我们膳食结构基本接近的日本,他们对水质当中的总硬度1993年提出来是10-100的范围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不能太低,太低之后会影响口感,这是他们提出的范围。

近年来欧洲有两个学者,一个是丹麦一位博士在论文当中提出钙、镁、总硬度适宜范围和最低值;瑞典学者rosborg提出来钙、镁以及碳酸氢盐他们的适宜范围,以及比例。

这些都为我们制定了标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收藏
7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