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环通小程序

热点关注:《健康舒适饮水水质团体标准》是这样起草的

   日期:2022-06-16     来源:直饮水时代    作者:鄂学礼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原水研究室室主任、

中国膜工业协会净水专委会、

中国健康水联盟秘书长鄂学礼研究员谈:

 

健康舒适饮水

水质团体标准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缘起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提直饮水、健康水,这是一个潮流。

中国人还是比较信任直饮水、健康水。

但是什么是直饮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都可以称之为是直饮水。

对于健康水,大家一直在提水里面含有一定常量元素或者微量元素,但是健康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形容词,所以这个定义不太好定义。

健康水的研究,概念多、数据少,标准多,里面甚至有一些矛盾的,科学性不强的。

疫情期间,大家对健康更加关注,后疫情时代对饮水如何评估?

90后、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体,他们是怎样感觉的?

现在净水器是以反渗透纯净水为主体,是关注饮水安全。

所以,现在对于高品质的水,没有一个标准。我们想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关注这方面,想联合企业共同来制定这样一个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来统一名称、统一定义、技术参数、评价规范,对市场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标

整个标准的必要性是适应后疫情时代市场的需求,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拉动市场的消费,冲破家用净水器的瓶颈,这个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2022年行业有几件事情,首先是生活饮用水标准已经发布,明年执行,里面提到很多的新型污染物的一些新要求,对于做水行业来看这是一个大的标准应该关注。

发改委、国标委也提出对净水器水效的问题,也在执行当中,像安吉尔、美的等等大企业的实验室,已经拿到了水效评估实验室资质,这方面也是业界比较关注的。

除此之外,我们想这个标准将来会成为业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个标准是怎样编制的,

有什么样的原则与技术依据?

国家标准原则是什么,是国计民生、卫生安全,所以直接由国务院直接下达的指令。

它的技术依据,在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时候主要是参考国内外的标准,另外科研文献资料是支撑标准研制的重要技术依据,还有流行病学调查。

例如在标准里面氟化物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出来的,但是这个太难了,因为有些流行病史没有办法调查的,例如癌症没有阈值,这时候用了健康风险评估,这是毒理学的方法来做的,主要是美国epa提出,在2000年基本完善。

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没有的,我们来做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大标准的一个补充,另外团体标准是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的,同时它在制定的时候是经过协会的批准就可以做,这时候在制定标准过程当中是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这个标准符合或严于安全标准。

前三项与国标制定一致的,相关资料的查询,科技论文的资料,标准的一些资料,同时对于现场的调查数据,主要是这三方面的来源。

在制定的时候,团体标准主要制定的是一些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如何体现出团体性标准的特点,另外还有可行性与壁垒的问题。

现在对国内外相关的一些标准的查询,应该是行业团体标准的主要技术参考。

我们主要查询的是国际相关标准的内容,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

另外对于咱们国家现行的饮水有关的标准我们查了一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1月份我们查到的是2064个。

另外是文献资料的查询,文献资料主要是科技论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论文,美国epa的论文,科技刊物的论文等等。

另外今年国标5749发布,紧接着有一项编制说明,对每项指标都有一个评定与说法,为什么要制定,限值是怎么来的,逐项都有。

最近矿井水提到钒,很多矿泉水说这个多,对人体有好处,后来查了一下现行的标准挺苛刻的,打电话来问这个事情,依据是什么,马上告诉你,依据的是gb5749的标准。

另外主要参考两个文章,一个是中国直饮水及相关卫生标准比较分析,这是四川医学院张教授组织团队写的直饮水的评估,对现行标准的一些评价。

还有纯净水对健康影响定性询证研究,这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马教授团队做出来的。

调查一下全国供水情况,现行供水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有一些数据。

同时净水器用了这么多年,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到底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应该有一个调查

最后是建立一个特异性指标,如何去建立,建立哪些特异性指标,这些指标是不是市场上需求的?

这个情况下来看,我们在建立指标的同时,我们应该参考的是安全性的指标,大的标准。

我们在安全性上来看,不应该超越它,应该保证安全,是这样的态度,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还有水效的问题,涉水产品卫生安全质量标准

我们把这些资料进行统一分析,看看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可以讨论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

最后编制组有一个原则,就是开放、公平、透明、协商,大家坐在一起促进交流,共同来发展。

这是本标准的技术依据与原则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3
收藏
41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