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生态保护领域的关键制度设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制度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程序,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预测与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环评报告的编制,不仅需要对数据、征询过程等进行详尽的记录,更需耗费数月时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2021年,一位名为靳某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竟然编制了超过1000份环评报告文件,这一“高产”现象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时间推进至2024年6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系列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详细披露了由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的“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环评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彰显了国家对于打击环评造假行为的坚定决心。
回溯案件源头,我们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本应是防范环境风险的法治保障,而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则是这一制度的重要载体。然而,在2020年9月,林某鑫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伙同汪某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先后注册成立了J公司和Y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并非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是专门出售“环评报告资质页”。这一行为,无疑是对环评制度的严重亵渎。
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靳某燕,虽然“挂靠”在J公司并收取了3.5万元的“挂靠费”,但她并未实际参与任何环评报告的编制、审核和签名工作。更为荒谬的是,她还按照林某鑫的要求提供了个人生活照片,用于伪造环评工程师到项目现场踏勘的证明。这种种行为,无疑为环评报告的造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林某鑫等人通过招揽业务,在靳某燕等环评工程师未参与任何编制环节,且J公司、Y公司也未开展任何环评工作的情况下,伪造了环评工程师的签名,并将加盖有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以每套300元至3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被告人谷某欢等人。谷某欢等人则再加价出售给其他中介,用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这一连串的造假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环评制度的公信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
2021年上半年,这起案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门将案件移送至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6月7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对本案立案侦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四名涉案人员终于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相继归案。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5月22日,经公安机关邀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两级检察机关指派检察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也给予了同步指导。由于这起案件是“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的第一案,无先例可循,因此检察机关通过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研究、论证,确定了案件的处理方向和取证要点。
经查明,J公司和Y公司通过环评信用平台公示登记环评项目资质达1641次,其中生效的927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均被生态环境部门认定为虚假。林某鑫等人通过这一造假行为获利79.91万元。更为严重的是,经生态环境部门认定,其中有25份环评报告存在遗漏环境保护目标、隐瞒生态保护区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所涉项目的环评文件批复被依法撤销,相关项目因此停产停业,造成了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检察机关依法对林某鑫等四人提起公诉。2022年11月27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将案件移送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审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以J公司名义出具的虚假环评报告中,有部分“环评报告资质页”系中介人员谷某欢从林某鑫处购得。谷某欢明知林某鑫等人不开展任何环评工作,仍从其处购买并出售赚取差价,且情节严重,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因此,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补充移送起诉。
2023年3月26日,即墨区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林某鑫等四人提起公诉,并建议即墨区人民法院判处四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对靳某燕判处缓刑。在庭审阶段,针对被告人林某鑫等人提出的未参与环评报告编写、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不大等辩解,检察机关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检察机关指出,林某鑫等人长期从事环评中介服务,明知环评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人员经调查、勘验后出具,却仍将“环评报告资质页”连同环评工程师照片提供给无资质人员使用。这一行为不仅导致大量虚假环评报告的出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涉及到二十余个省市、上百个行业,严重破坏了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
2023年5月25日,即墨区法院依法对该案作出判决,完全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及量刑建议。宣判后,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打击环评造假行为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只有坚守法律底线、维护制度权威,才能确保环评制度在生态保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