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陕西日报报道,11月4日,陕西省水利厅携手省财政厅,共同推出了《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举措标志着陕西省在提升防洪能力、保障民生安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方案》中明确指出,至2025年,陕西省将致力于填补重点区域的防洪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具体而言,将完成对58条承担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的整体治理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河道的疏浚、堤岸的加固以及洪水预警系统的升级。同时,还将增设一批中小河流监测站点,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对洪水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确保在灾害来临前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减轻损失。
展望至2030年,《方案》旨在初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这一体系将显著提升重要区域,如城镇、村庄、关键基础设施、重要企业及基本农田等的防洪标准,整体防洪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届时,预计将有132条中小河流完成全面治理,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网络,为全省的防洪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进一步至2035年,《方案》设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全面完成所有承担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治理,确保这些河流均达到防洪标准,防洪减灾体系实现全面覆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标志着陕西省在中小河流治理领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形成流域内的防洪保护圈,实现全流域的达标治理,有效抵御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陕西省水利厅的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了陕西省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的特殊性以及防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精准识别保护对象和范围,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对大江大河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确保中小河流两岸的安全,同时避免洪水风险向下游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转移,实现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陕西省政府对民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