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2024年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调查评估项目中期调度深度解析
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背景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区域环境管理的关键力量,正以前瞻性的视角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推进2024年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调查评估项目。近期,该中心对这批项目进行了中期调度,旨在全面审视项目进展,精准定位存在问题,并进一步优化成果,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管理决策。
紧扣时代脉搏,精心选题立项
本次前瞻性调查评估项目的选题,紧密围绕《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及《2024年深化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工作要点》两大政策导向,旨在通过科学研究,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项目分为两批次立项,第一批次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设立了12项研究课题,涵盖现代化与智慧监测、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生物生态及其他三大主题。这些课题不仅吸引了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积极参与,还得到了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环保企业的鼎力支持,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强大研究阵容。
今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首次设立第二批次项目,由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驻地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立项。这一批次共设立了6个项目,研究内容聚焦于工业点源治理成效监测、卫星遥感与低空监测、溯源监测技术及新监测技术开发等领域,旨在通过精准施策,解决地方环境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项目稳步推进,成果初现端倪
尽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一大挑战,但各项目团队并未因此气馁。他们积极谋求外部支持,调动各方资源,确保研究进度不受影响。中期调度结果显示,部分项目已取得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性成果。
在水环境方面,项目团队依托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工作要点,积极探索现代化监测技术的新发展。他们构建了水质预测研判模型和水质溯源分析模型,开发了智慧交互辅助软件,为水质监测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手段。同时,在大气环境方面,项目团队也开展了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体系研究,以及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智慧运维及质控体系研究,为打造江苏现代化监测体系和智慧监测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项目团队还聚焦于新污染物的治理与监测。他们选取典型行业开展特征新污染物筛查,构建了特征新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并形成了数据成果清单。在农田土壤-粮食作物新污染物浓度水平研究方面,项目团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评估健康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他们还选取长江江苏段至入海口水域开展微塑料监测调查,为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精细化支撑。
在生物生态监测方面,项目团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开展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水生生物指标监测与评估分析,以及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及变化趋势分析,为科学全面反映长江水生态状况及长江禁渔工作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项目团队还构建了重点湖库水华风险评估体系,为行政管理部门精准防控湖库水华提供了重要参考。
强化项目管理,促进能力提升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已连续四年开展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调查评估工作,这一过程中,不仅工作模式逐渐成熟完善,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前瞻性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项目成效显著,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通过这批项目的开展,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不仅摸清了环境问题的底数和现状,还通过科学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项目成果陆续转化为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制度、标准和清单等,有效支撑了全省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同时,这些前瞻性调查评估工作也成为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在全国树立的新品牌和新亮点。
展望未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深化前瞻性调查评估工作,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将不断贡献监测现代化的力量,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江苏智慧。
通过本次中期调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不仅全面审视了项目进展和成果,还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相信在全体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批前瞻性调查评估项目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