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数实融合

   日期:2025-06-16     来源:千龙网    浏览:120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数实融合,驱动产业升级新征程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加快数实融合,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犹如一盏明灯,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拓展其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巩固稳增长内生动力,提升对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力度,助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行业规模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发展基石

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其营业收入占比连续12年稳居首位,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产品销量更是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彰显出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前4个月,电子信息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营业成本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总额1597亿元,同比增长11.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1%,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不仅规模持续扩大,而且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中扮演着双向枢纽的关键角色。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正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成为赋能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以我国北斗导航、先进计算、扩展现实、新型显示等领域为例,这些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与工业、交通、教育、文旅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中,为其增添了精准定位、万物智联、沉浸式交互等创新功能,有力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浪潮智能生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龙介绍,浪潮智能生产创新研发智产大模型,打造智能生产数据分析平台,以大模型 + 小模型融合应用的方式,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福建东亚机械携手浪潮智能生产,应用产品质量大模型,定制活塞环视觉质检软硬一体化设备,实现了产品缺陷检测、缺陷根因分析、产品质量改进的链路闭环,质量改进效率提升50%,综合质量成本下降10%。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仅可以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和管理效能,提升企业创新速度和产品含智量,助力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还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提升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浪潮数字企业产品研发部研究员王思源如是说。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正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迈进,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在制造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数字化率较高,企业广泛使用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企业资源规划等数字化系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应用与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梦培分析,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从要我转逐步转向我要转。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的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全国制造企业平均值12个百分点。

直面挑战,提升转型效率质量

然而,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链供应链失稳、产品同质竞争加剧、市场增长空间受限等问题,如同一块块绊脚石,阻碍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恰逢其时,成为行业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杨梦培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产品更新快、生产线升级换代快等发展趋势,企业数智化改造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详细的实施路线图,难以实现分步建设、逐级提升的可持续转型。此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AI应用虽然步入深水区,部分企业购买了一些AI和大数据工具进行应用,在单点状态监测层面实现了感知智能,但面向全局优化配置的决策智能却刚刚起步。针对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且复杂等特点,供应链协同和产业链整合方面仍存在梗阻,亟需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大脑,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多主体赋能服务体系。

高端数字化软硬件应用也面临瓶颈。电子产品越来越微型化、精密化,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及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电子设计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等尚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赵刚说道。王思源认为,从业务层面看,业务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会阻碍数字化转型进程,导致难以实现跨部门有效协作,进而无法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诸多利好。此外,企业信息化缺乏现代数字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集成能力基础技术平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不少于100家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商资源池。这些目标的设定,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量化指标,有助于推动行业在转型过程中更加高效、有序地前进。

丰富产品场景供给,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发展数字产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赵刚分析,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产业的重要支柱,推动其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电子信息制造业也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深化其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核心数智技术攻关应用,培育智能芯片、空间计算、新一代人机交互等新业态。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还是赋能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深化其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为数字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实施方案》围绕加快核心数智技术攻关应用、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转智改、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提级跃升、夯实软硬协同的多元化转型基础、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18项重点任务;发布了覆盖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赋能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两个方面的15个典型场景。

要打造数智技术与产业场景有机融合的核心载体。杨旭东认为,企业工厂、供应链和园区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主体,是价值创造的源头根基。《实施方案》强调点线面一体化推进。上,强调找准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以小切口快速创造高价值,从而打消投入顾虑,抓牢智能工厂建设的着力点,打造标杆企业。同时引导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将标杆企业优秀实践沉淀总结为新经验、新模式,并快速复制推广。线上,坚持整机牵引和需求导向,串珠成链,协同构建智慧安全供应链发展体系。上,聚焦产业集群和高新园区,引导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大幅提升产业投资的边际效益,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例如,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供应链协同方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在产业集群和高新园区建设方面,通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为企业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数实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方案》的指引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将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产品场景供给,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在数实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收藏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404/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