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网阀门问题深度剖析与优化策略
城镇供水管网犹如城市的“生命脉络”,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水资源。然而,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管道故障时有发生,管网更新改造需求不断,用水户的增减变动也较为频繁。在此背景下,局部管段停水现象难以完全避免。为了将停水范围控制在最小限度,在管网中合理安装控制阀门显得尤为关键。而阀门的完好率,不仅与阀门的选型、制造、管路设计、组装、启闭作业以及管理等诸多环节紧密相连,其中阀门的质量更是核心要素。
一、阀门材质的优化升级
在供水管网阀门的发展历程中,过去阀体、阀盖、变速传动箱的材质多选用灰口铸铁,部分采用球墨铸铁。但鉴于管材、管件普遍推广使用球墨铸铁的趋势,阀门材质也应与时俱进,向球墨铸铁转变。球墨铸铁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显著提升铸件质量,同时降低阀门重量。特别是阀板,应优先采用球铁件(QT405 - 10)。不过,由于阀体各部位厚度存在差异,铸件球化过程面临较大难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铸件质量。
当前,阀体铸造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多数厂家对球墨铸铁的理化指标控制不够严格,仅个别厂家能做到精准把控。而且,许多厂家采用型砂翻铸工艺,大量依赖机械加工成型,这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对铸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各厂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数量较大的中小口径阀门,采用消失模法造型,该方法能提高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大口径阀门则采用树脂砂造型,确保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同时,要求铸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内应力,如进行时效处理等,并推广抛丸清砂措施,提高铸件表面清洁度。对于铸件缺陷,严禁采用焊补方式消除,若必须焊补,则需采取措施消除焊补形成的内应力,并进行更严格的检验,同时向用户说明情况,保障用户的知情权。
二、阀杆密封填料的耐久性提升
阀门的滴漏问题常常出现在阀杆的密封填料上,尤其是大口径阀门,因填料维护而停水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因此,提高密封填料的耐久性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选用恰当的材料,确保其不易老化;另一方面,要求填料磨损小,以延长使用寿命。考虑到管网中阀门启闭次数有限,应力求密封填料数十年无需更换。
在实际应用中,上海某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对于DN100 - 2600mm的各类阀门,阀轴盘根填料均采用三道细胶圈及一个胶质防护罩。只要阀体、阀盖组装的同心度有保证,且胶圈接触面的光洁度良好,据该公司介绍,可保证十年启闭不滴漏。这种阀轴密封方式相较于人字形胶圈、弹性石墨填料等更为简单,还能减少启闭力矩,降低操作难度。
三、变速传动箱的精细化制造
大口径阀门由于启闭力矩较大,通常配备变速传动箱。在制造变速传动箱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启闭限位装置:箱体上应设置启闭限位装置,且调节螺帽应设在箱体内,以方便操作和保护调节螺帽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2. 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应尽量小巧且牢固,确保在启闭操作过度时,箱体不会破裂,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传动结构:传动结构设计要合理,启闭时只能带动阀轴旋转,避免阀轴上下窜动;传动部件咬合应正常,防止在带负荷启闭时出现分离打滑现象,确保阀门启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密封措施: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变速传动箱容易被水浸泡,因此箱体应具备密封措施。部分阀门制造厂家将阀轴填料处的外壳与变速传动箱连成整体,一旦填料处漏水,水很容易串入箱体内,这种设计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5. 操作机构:供水管网中的管道通常暗埋,阀门设井保护,明杆阀门不适用。阀门的启闭应尽量从地面作业,因此阀门启闭端应设方榫帽,而不适宜使用手轮。启闭方向应统一要求顺时针旋转关阀,并在订货时明确说明。阀门的启闭度应设有标示盘,且标示盘应从地上观察到,刻度应铸造在铸件上,并刷上荧光粉,以便醒目。不应使用铝皮等材料,指针与启闭限位的刻度应在安装前调试好,并锁定。近年来,一些厂家针对中小口径闸阀设计了相应的启闭标示盘,这一举措值得肯定和推广。
四、阀门性能与测试的严格把控
评价阀门的性能并进行性能检测时,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启闭灵活性:阀门在工作水压下应启闭灵活、轻便,可使用扭矩搬手在工作水压下检测开启力矩,确保阀门操作方便,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 密封性:阀门关闭应严密,在1.1倍工作水压下,不渗漏或滴漏应符合标准要求(金属密封的蝶阀)。这要求对阀门的两侧轮流承压、分别检测,且多次启闭达到同样效果。各种口径、不同类型的阀门,均应在制造厂家及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带负荷启闭的寿命检测,该检测也包括对阀轴密封效果的评价,确保阀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3. 过流能力:阀门过流能力要强,特别是蝶阀,蝶板的过流阻力要小、过流有效面积要大。因此,各种口径、不同类型的阀门也应在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流阻系数的测定,以保证阀门对水流的影响最小,提高供水效率。
4. 承压能力:阀体承内水压的能力应与管道一致,即在阀门开启状态下,阀门能承受管道试验压力的要求,确保阀门在正常工作和水压试验时不会发生破裂等安全事故。然而,在考察的厂家中,个别阀门厂可进行DN≤600mm阀门的寿命、流阻、扭矩等的测试,不少阀门厂不具备这样的检测手段,这需要阀门制造行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提高整体检测水平。
五、阀门内衬与外防腐的双重保障
阀门作为产品,外观质量不仅关乎产品形象,而且由于阀门安装在阀井内,有时浸泡在水中,有时位于潮湿的空间,防止锈蚀至关重要。同时,阀门是输送饮用水设备,阀体内衬材料必须无毒、耐腐蚀、耐磨且光洁,以减小水流阻力。特别是蝶阀的蝶板上,压板、螺栓、蝶板材质不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生成的铁锈延伸至密封面,会影响阀门的密封效果,因此内衬要覆盖完善。
理想的做法是阀体、阀盖、变速传动箱体内外抛丸清砂后,再作静电喷涂无毒环氧树脂,这样可以达到防锈、无毒、耐磨等多重效果。在天津、上海的相关公司,对小口径阀门就有这方面的作业线。然而,多数厂家阀体内外仅刷涂防锈漆,有些漆含铅等有害物质,不符合卫生要求,需要阀门制造企业加强环保意识,采用更安全、环保的防腐材料和工艺。
六、阀门说明书的规范与阀门组装的优化
(一)阀门说明书的规范
阀门作为设备,在出厂时的说明书上应标明详细的技术数据,包括阀门规格、型号、工作压力、制造标准、阀体材质、阀杆材质、密封材质、填料材质、阀门启闭方向、转数、工压状况下启闭最大力矩、制造厂厂名、出厂日期、重量、连接法兰盘的孔径、孔数、中心孔距等。同时,希望以图示方式标明长、宽、高的控制尺寸,并标明流阻系数、有效启闭次数及安装、维护注意事项等,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方便用户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阀门。
(二)阀门组装的优化
1. 连接方式:为了便利阀门的装拆,一般在阀门与管道连接一侧安装可固位伸缩器。有些企业对于DN≤400mm的阀门用单盘连轴器(活法兰)代替固位伸缩器。现在有些阀门制造厂家推出了带固位伸缩器的阀门产品,这值得欢迎,但价格比一般阀门另加伸缩器的价格还高,不太合理,影响了其推广使用。阀门制造企业应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 进场时间:管道施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施工负责人往往担心材料供应问题,开工就把阀门等附属设备领到工地,甚至按安装桩号一次性运至现场。这样阀门在数月内摆在工地日晒雨淋,无人监管,容易产生问题。建议管道施工过程中,用双平替代管的方式连接,待管道施工完毕,管内杂物清扫及阀门井砌筑后(井上预制钢筋砼板未盖上),再将阀门运至工地逐个安装就位,然后完成砌井的收尾工作。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大口径阀门安装就是采取这样的措施,值得借鉴。
3. 组装检验:阀门监理验收人员在阀门现场组装后,应对组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是否符合运行管理的需要;进行启闭检查,看启闭指示读数与实际启闭情况是否吻合、启闭转数是否与说明书一致;对于大口径管道,还应钻入管内检查与清洗密封面;并作好验收记录,建立好阀门技术档案,为后续的阀门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七、阀门运行管理的精细化
阀门能否启闭良好,不仅取决于阀门选型恰当、产品质量好、精心施工安装,还需要周到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良好的运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资料齐备
阀门的技术资料包括阀门出厂说明书、阀门购进后的检验合格单、阀门组装及位置卡片、阀门检修记录等。对于街道的变迁,阀门卡片应及时更新,力求建立GIS管理系统,实现对阀门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精准查询,提高管理效率。
(二)阀门运行管理周到
阀门运行管理的质量要求包括阀门应关闭严密或基本严密、阀门轴杆密封填料处不串漏、阀门启闭轻便且指示完好。日常工作包括完善阀门历次启闭操作单的报批记录及操作记录、做好阀门定期周检的启闭记录等。对于长期没操作过的阀门,根据口径的大小,定出不同的周检周期是必要的,一般仅启闭活动数拾转,若要作完全关闭操作则需慎重。对于发现的故障应提出相应的大中修计划,及时处理,特别是关闭后无法开启的阀门应像抢修爆管一样进行紧急处理,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阀井状况良好
阀井是保护阀门的重要设施,应保持阀井状况良好。阀井应无积水、无杂物,井盖完好,确保阀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方便维修人员进出进行操作和维护。
总之,城镇供水管网中的阀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阀门制造企业、施工单位和运行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从阀门的设计、制造、安装到运行管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提高阀门的质量和可靠性,保障城镇供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