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与现代化的都市上海,一场别开生面的喝水“盲测”活动悄然拉开序幕,它不仅是一场味蕾的较量,更是城市供水系统进步与民生福祉提升的生动写照。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35位市民代表,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亲身体验并见证了上海自来水品质的飞跃——经过深度处理的自来水,其口感已悄然接近甚至媲美市面上备受青睐的瓶装饮用水。这一变化,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有力回应,更是上海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具体实践。
自来水品质的革命性飞跃
在杨树浦水厂这一承载着百年历史与记忆的地方,市民代表们亲身参与了这场意义非凡的“盲测”。这座始建于1881年的水厂,见证了上海从开埠之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国际大都市的辉煌蜕变,其制水能力也从最初的3698吨/天激增至如今的140万吨/天,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而在这场“盲测”中,三杯看似无异的水——瓶装饮用水、深度处理自来水、常规处理自来水,成为了检验上海自来水品质提升的最佳试金石。
当统计结果揭晓,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呈现在众人面前:虽然瓶装饮用水在“最好”评价上略胜一筹,但将“最好”与“次好”的票数相加后,深度处理自来水与瓶装饮用水几乎平分秋色,均获得了33票的高度认可。这一结果,无疑是对上海供水行业近年来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的最好证明。它不仅意味着上海自来水的口感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更预示着市民对于城市供水品质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正在不断提升。
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升级
上海自来水品质的显著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升级与改造。在“源头”端,上海供水行业不断优化水源地布局,构建了“两江并举、多源互补、一网调度”的供水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水源地的抗风险能力。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金泽等水库的成功建设,不仅为上海自来水提供了更为稳定、优质的水源,还通过科学调度与合理蓄水,有效应对了如2022年长江流域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挑战,确保了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的平稳有序。
而在水厂内部,深度处理工程的实施更是为水质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混凝、沉淀、过滤到消毒,每一道工序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工艺设备,如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先进工艺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果,还大幅减少了消毒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0余座水厂完成了深度处理工程改造,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已提升至81%以上,并计划于今年内达到90%以上,至2025年提前实现100%的目标。
老旧管网的改造与高品质饮用水的推广
在“龙头”端,上海水务部门同样没有懈怠。面对历史遗留的老旧供水管网问题,上海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老旧管网的改造与升级。这些管网虽历经风雨沧桑,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精细的施工,上海正逐步将这些老旧管网替换为更加坚固耐用、耐腐蚀、承压能力强的新型管材,如球墨铸铁管等。同时,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与移交接管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旨在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
更令人振奋的是,高品质饮用水的推广已在上海部分区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临港新片区的城投宽庭•临港社区内,居民们已经能够享受到拧开水龙头就能直饮的高品质自来水。这一举措不仅为全市高品质饮用水的全面推广树立了典范与标杆,更让市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城市供水品质提升带来的便利与幸福。
科技赋能与智慧监管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上海供水行业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与智慧监管的理念,不断推动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从“源头”到“龙头”全链条水质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理。同时,加强水质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确保供水安全万无一失。
此外,上海还将继续深化供水服务体制改革与创新服务模式探索。通过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与渠道,提升市民对供水服务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上海供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上海自来水品质的显著提升与全面升级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市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获得感提升更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于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与不懈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将以其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供水服务为市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