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改造扩围,住宅层高标准将提高到不低于3米!住建部长最新发声释放哪些新信号

   日期:2025-03-11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489    

2025年3月9日下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当前住房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重点围绕“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实施三类城市更新项目”以及“推动建设‘好房子’”等议题展开。倪虹部长的讲话不仅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也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态势

 

倪虹部长在记者会上指出,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今年一二月份,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这一趋势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恢复稳定。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部署。住建部随后会同相关部门,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全力推动市场回稳。倪虹强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市场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0.5%和1.0%,扭转了此前连续下滑的态势。特别是在40个重点监测城市中,12月当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0.3%和4.1%。2025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增至24个,创下近19个月的新高。与此同时,二手住宅市场也呈现积极变化,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环比稳步上涨。

 

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住楼市”首次被写入总体要求。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称,楼市和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作为老百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对释放财富效应、提振消费、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稳住楼市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倪虹部长在记者会上表示,住建部将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策略,坚决稳住楼市。具体而言,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 巩固政策组合拳效果:通过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同时,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住建部将加大白名单贷款的投放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保障项目顺利交付。

 

2. 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倪虹指出,城中村改造范围已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24年新增改造100万套,2025年将继续扩大规模。此外,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将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更新,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模式。

 

3.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同时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倪虹强调,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的4.4万亿元将部分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等用途。

 

4. 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当前存量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关键在于落实到位,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同时,政策组合拳在“降成本、降门槛、提预期”方面还有结构性调整的余地。

 

 城市更新: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

 

倪虹部长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实施情况。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具体成果包括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设停车位380万个、增设养老和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和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此外,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倪虹表示,住建部将继续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聚焦以下三类:

 

1. 民生项目: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更新。同时,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完善“一老一小”相关设施,如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托育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

 

2. 发展项目: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转型。

 

3. 安全项目: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韧性,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倪虹部长强调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预计2025年核心城市将通过优化限购政策、推动货币化或房票安置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住房需求。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化供给结构

 

在优化供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并赋予城市政府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倪虹部长在记者会上进一步阐释,地方政府专项债中的4.4万亿元将部分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等用途。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收储大年”。收购存量土地和商品房不仅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土地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调整供给节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目前存量商品房的收购主体以地方性国企为主,未来可能会拓展至民企或混合制企业。同时,通过地方财政出资撬动资产管理公司(AMC)、险资等机构参与,形成“政府信用+市场效率”的组合模式。此外,收购价格将根据项目地段、未来规划调整可能性及市场预期等因素综合确定。

 

 推动建设“好房子”,提升居住品质

 

倪虹部长在记者会上特别提到,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这一举措旨在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根据现行标准,我国2005版《住宅建筑规范》和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对室内净高有强制性要求,但层高标准已执行多年,亟待调整。倪虹表示,提高层高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张波认为,“好房子”标准的推进标志着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品质生活”转型,将深刻改变供需关系并重塑行业格局。未来,房企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升级,还需向服务提供者转型,通过智慧社区运营、物业增值服务等方式提升长期收益。同时,房企还需瞄准产业人口住房需求,开发职住平衡的社区,并嵌入智能安防、能源管理等系统,提供科技化、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好房子”标准的落地,具备技术壁垒、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的房企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深刻变革,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总结

 

倪虹部长在记者会上的发言,不仅回应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热点问题,也为未来的政策方向和实践路径提供了清晰指引。通过标本兼治稳住楼市、推进城市更新、优化供给结构以及推动“好房子”建设,政府正在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也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绿色的居住环境,推动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7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