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陈秋圆发自北京,今日(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其中,城市更新领域作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其资金需求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正逐步迈向增量建设与存量更新并重的全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愈发艰巨。以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的总改造量将达到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更是高达约4万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刘苏社副主任明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积极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城市更新作为重点建设领域,通过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健全完善可持续更新改造机制等措施,全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尽快补齐短板,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具体部署上,刘苏社副主任提出了几项关键举措。首先,要分类有序推进更新改造任务的实施。他强调,要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中期推进老化设施更新、长期促进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其中,将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城市交通设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设,同时有序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设,以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在资金安排上,刘苏社副主任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他指出,目前城市地下管网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且很多项目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国家发改委计划在2023-2024年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计超过470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同时,他还表示,今后几年,城市更新仍将是政府投资的重点支持领域,2025年也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以推动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
此外,刘苏社副主任还强调,要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以缓解城市更新领域的资金压力。他指出,城市更新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项目投资额大、周期长等特点,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属性较强的领域,要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于回报水平适中、社会资本具有投资意愿的领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的作用,以及基础设施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改造模式。
刘苏社副主任还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同时,他还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工作,共同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其资金需求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创新融资模式等多种方式并举,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城市更新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未来几年里,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改造,更多老旧街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创新融资模式的涌现,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资本、居民等各方力量将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