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共生之路上,我市生态环境局近期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从即日起至明年年底,将全面启动并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旨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市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根据规划,至2025年,我市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将严格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以下,力求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为市民营造更加清新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依据《安庆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工作任务清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措施。在项目审批环节,我们将严格把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上马。对于产能置换,我们将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坚决不核准、不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确保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彻底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从而有效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我市还将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深入的排查与整治。针对石灰岩、陶瓷等涉气产业集群,我们将开展全面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治理,依法淘汰关停一批落后产能,推动一批企业搬迁入园,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此外,我们还将对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以及涉及有机化工生产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排查,推动塑料加工、家具制造、汽车维修等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环保水平。
在能源结构方面,我市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我们将加快推进桐城、岳西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力争在今年底前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同时,深入实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工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5%以上,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左右。此外,我们还将努力提高重点行业的清洁运输比例,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在油品管理方面,我市将加强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全环节的监管力度。我们将全面清理整顿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将非标油品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的抽查力度,有效控制卸油、储存、加油等环节的污染排放。此外,我们还将提高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油箱中柴油的抽测频次,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溯源调查,严肃追究相关生产、销售、运输者的主体责任。
在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我市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将持续推动全市10000平方米以上规模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监管平台,到2025年底,安装接入率占比将达到70%以上。同时,鼓励城市主城区5000至10000平方米的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监管平台,力争到2025年底,安装接入率占比达到40%以上。此外,我们还将对在建工地、闲置地块等裸露土地开展排查建档工作,因地制宜地落实裸土复绿、防尘网覆盖、场地硬化等抑尘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在群众“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方面,我市将持续开展餐饮油烟和噪声扰民巩固提升行动。我们将重点整治净化.html'>油烟净化.html'>油烟净化设施未安装、不正常运行、未定期清洗维护以及油烟超标排放等问题,为市民营造更加宁静、清新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我们将加强排查整治力度,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要安装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污染排放情况。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和禁烧机制。我们将坚持产业导向、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工作,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将稳定在95%以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我们将与周边地市开展工业企业、机动车和秸秆禁烧等重点涉气领域的联防联控合作,共同应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如期实现。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为守护蓝天、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