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政策助力与融资创新并进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相关情况,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城市更新领域的增量资金需求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进行了详细解答,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
一、城市更新任务日益加重,政策支持不可或缺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刚才提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城市更新领域有较大的增量资金需求。我们理解城市更新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等等,请问具体有哪些支持政策,有没有融资方面的支持?”对此,刘苏社副主任表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迈入了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的全新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内,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
以城市地下管网这一重要的“里子工程”为例,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达到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城市更新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揽子增量政策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城市更新的重点建设。刘苏社副主任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职能,继续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提前安排相关项目的清单和投资计划,以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还将健全完善可持续的更新改造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尽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从而充分释放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分类推进更新改造,优先支持重点项目
在谈到具体的支持政策时,刘苏社副主任指出,下一步将有几项重点工作要做。首先,要分类有序推进更新改造任务的实施。这包括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中期推进老化设施更新、长期促进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来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
具体来说,将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城市交通设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设。同时,也将有序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中央预算内投资倾斜,助力城市更新
在资金支持方面,刘苏社副主任透露,为了支持城市更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特别是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问题,将优先安排一批成熟的项目进行支持。
据悉,2023—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超过470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刘苏社副主任还表示,今后几年,城市更新仍将是政府投资的支持重点。特别是在两个1000亿项目清单和投资计划中,城市更新将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特别是突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区。通过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四季度可以开工的项目,将推动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创新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除了政府投资外,城市更新工作还需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刘苏社副主任指出,城市更新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属性较强的领域,将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对于回报水平适中、社会资本具有投资意愿的领域,也将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PPP新机制)以及基础设施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改造模式。
这一创新融资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拓宽城市更新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更新工作中来,共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创新融资模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充分释放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相信我国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