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每一项积极的改变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近日,河南省新蔡县检察院的一次公益诉讼“回头看”行动,不仅见证了当地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更彰显了法治力量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的关键作用。此次行动中,检察官们重点考察了淮河支流闫港及其周边工厂的整改情况,欣喜地发现,曾经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露天排污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闫港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东湖生态公园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闫港,这条蜿蜒数十公里、横跨新蔡县五个乡镇的河流,不仅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支流,更是新蔡县东湖生态公园的生命之源。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闫港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沿岸40多个村庄的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新蔡县检察院迅速行动,依据详尽的调查结果,依法启动了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向新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明确要求其承担起监管责任,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建设步伐。
新蔡县住建局对此反应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改小组,精心制定了整改方案,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到了宝贵的200余万元专项资金。在资金到位后,住建局立即行动,通过埋设污水管网等有效措施,将老城区的生活污水引导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化处理。这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在检察院的持续跟踪监督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闫港河道重现清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但环保之路并未止步于此。新蔡县检察院在深入走访调查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些企业可能存在漏缴环境保护税的问题。这些企业长期忽视环境保护税政策,申报缴纳不积极,加之行政机关间信息交流不畅、数据共享机制缺失,导致部分应征收的环境保护税未能及时入库,造成了国有财产的流失。针对这一情况,新蔡县检察院再次果断出手,依法启动了行政公益诉讼调查,通过调取相关部门资料,搜集固定证据,确保每一笔环境保护税都能精准入库。
随后,检察院向税务部门公开送达了检察建议书,要求立即整改,堵塞漏洞。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新蔡县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住房建设等多个部门携手合作,共同签署了《新蔡县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工作机制》,旨在通过强化数据共享、规范税收程序,确保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更加科学、高效,真正实现了国有资产“颗粒归仓”。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解决了闫港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环境保护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通过“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实践,新蔡县检察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了检察智慧和力量。未来,随着更多类似行动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蔡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