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居民用水!新余大力推进二次供水规范管理

   日期:2024-12-04     来源:澎湃    浏览:114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这句古训道出了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二次供水需求也随之逐年攀升。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末梢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饮用水的“最后一百米”安全。然而,二次供水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确保水质安全,成为了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市水利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二次供水管理的难点剖析

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末端环节,承担着将自来水加压送入高层建筑的重要任务。然而,这一环节却面临着诸多管理上的难题。

首先,二次供水设施运营维护主体多元化,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或物业公司负责运营维护,而这些主体往往缺乏专业的运维团队和知识技能,导致设施运行不稳定,水质安全难以保障。

其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二次供水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现实中,很多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对设施的运行原理、水质检测标准等知之甚少,这无疑给供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再者,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缺乏移交二次供水设施的主动性。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并不愿意将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给专业的供水企业管理,导致设施管理混乱,水质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二次供水设施本身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例如,部分水箱未密封或密封不严,导致微生物细菌超标;有的水箱常年无人清洗、消毒,导致水质恶化;还有的水箱缺乏必要的水质检测手段,导致水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危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给我市水利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行动

面对二次供水管理的诸多难题,我市水利部门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守护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首先,市水利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河湖水环境治理、城乡供水保障等民生领域系统治水。他们逐步规范城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为此,市水利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并借力新余水务集团的技术骨干力量,组成了8个联合督导组,共120余人深入小区楼栋进行全面梳理检查。

2023年的检查中,他们重点检查了新余主城区的2处集中供水水厂和160个二次供水管理房。通过调查摸底,他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二次供水水箱长期未清洗、未进行水质检测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们立即进行了整改,并全面统一了“水箱清洗作业规范”等二次供水管理制度与标准。经过整改,各处二次供水管理泵房的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善。

其次,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我市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2023年,我市出台了《新余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条例》,成为全省首部规范城乡供水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这一条例的出台,为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此基础上,2024年市水利局又拟定了《新余市城镇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该办法针对二次供水水质、水压、供水安全和泵房建设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为了确保该办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市水利局全面征求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该办法将于今年11月下旬经市政府审核后正式发布。这一办法的出台,将为我市二次供水监督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保障饮用水安全的“进行时”

尽管我市在二次供水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一“管”到底的原则,不断推进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为了改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状况,我市已将部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列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水利局提前谋划,千方百计将国家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他们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116亿元用于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目前,已到位资金5436万元。

该项目将对二次供水泵房内约1500米老旧管道实施改造,对108套老旧二次供水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改造,将进一步提升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将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提高用水保障水平。

除了硬件设施改造外,市水利局还将加强软件建设。他们将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将加强对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他们切实履行好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和运维管理的责任。

此外,市水利局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他们将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二次供水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市水利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全力守护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相信我市二次供水管理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进展。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收藏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