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伊始,从广西的左江流域到黄河两岸,从川南大地到青藏高原,再到青海的重要调水线路,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正以蓬勃之姿推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描绘着坚实的蓝图。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5年首个重大水利工程——广西左江黑水河灌区工程日前正式开工,这一标志性的动作,拉开了新一年水利建设大幕的一角。
近日,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破土动工,作为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意义非凡。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建设处处长黄艳霞详细介绍,这项工程估算总投资高达76.97亿元,建设工期长达44个月。供水范围广泛涉及8个乡镇,其辐射的城乡供水人口多达26.69万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广西崇左地区农业灌溉和村镇供水的有力支撑。”黄艳霞满怀信心地表示,它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地的农业灌溉条件,助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区域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还能为“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持续繁荣。更为关键的是,能切实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让广大居民喝上放心水,提升生活质量。
在广西左江黑水河灌区工程开工的同时,全国范围内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也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新节点,工程进度不断刷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下游的防洪与水资源调配工程一直备受关注。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主体已顺利完工。这意味着黄河下游地区在防洪减灾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能够更好地抵御洪水侵袭,保障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引黄涵闸的改建,将优化黄河水资源的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川南地区也传来喜讯,川南第一座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近日通水验收成功。这一工程宛如一条生命之脉,将奔腾的金沙江水引入川南大地。预计2025年一季度,四川宜宾、自贡和内江三地群众将正式用上金沙江水。这不仅将解决三地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将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腾飞。
在遥远的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前几天,该工程顺利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这一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改善当地的灌溉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助力西藏地区的乡村振兴。同时,水利枢纽的建设还能在防洪、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而在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调水总干渠工程也于近日通过竣工验收。这一工程的成功验收,标志着“引大济湟”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未来,它将惠及西宁、海东约百万人口,为青海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推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今年将继续积极推动“两重”水利项目建设。“要加快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强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促进工程尽早发挥效益。”张祥伟强调,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程顺利建设、安全良性运行。这些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是为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它们将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这些水利工程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