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一种名为再生水的资源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素。再生水,简而言之,是污水经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再次循环使用的水 。它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 “第二水源”,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棋局中,是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
城市水资源的困境与再生水的曙光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江南水乡往往是水网密布、水源丰沛之地。然而,地处江南水乡的宁波,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据科学测算,宁波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885 立方米,这一数字不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 60%,更是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50%。宁波同时陷入了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以及季节性缺水的多重困境之中。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工业生产、农业灌溉,还是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因水资源的紧张而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生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今年 11 月举行的宁波再生水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交流会上强调:“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我国需要强化外调水与本地水、非常规水与常规水的联合配置,其中再生水的高效利用成为关键一环。” 再生水的出现,为宁波乃至全国其他缺水城市带来了新的希望。
再生水的利用并非偶然,它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而 12 月 15 日开始施行的《浙江省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计划(2024—2027 年)》也进一步明确,要实施非常规水利用提升工程,围绕城市再生水利用需求,加快推进再生水生产、输配与利用设施建设,实施再生水利用项目 30 个以上。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再生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宁波:再生水利用的先行者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 “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再生水利用领域走在了前列。早在 2006 年,作为城市再生水利用配置的主力军,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就秉承 “为人民群众供好水、为人居环境净化水、为社会经济发展注活水” 的价值理念,提出了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水尽其用” 的发展思路。这一前瞻性的理念,为宁波后续的再生水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 年,宁波开始编制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为再生水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蓝图。此后,宁波在再生水利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22 年,在全省率先把再生水管道纳入城市综合管廊,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还为再生水的安全输配提供了保障。2023 年,宁波高分通过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期评估,标志着宁波在再生水利用领域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工业领域的 “节水先锋”
在宁波北仑小港街道丁家山村的宁波第二工业水厂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座总投资约 24.41 亿元、设计制水规模为 50 万吨 / 日的水厂,是宁波市首个以再生水为补充及备用水源的工业水厂项目。项目自 2023 年 10 月开工建设,目前水厂主体结构已完成约 65%,进出厂管线土建工程已完成约 45%。
宁波市水务集团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孙敏介绍,水厂采用分散取水的方式,分别设立鄞州区沿山干河和北仑区化肥厂河两个取水点,并利用新周净化水厂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源,多路原水互为备用,使得整个工业供水系统更加灵活和稳定。将再生水作为工业水源,具有诸多优势。它不仅提高了再生水的利用效率,还节约了大量优质水库水等第一水资源,降低了工业用水成本,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据介绍,第二工业水厂建成并满负荷运行后,预计将使宁波市大工业水厂的总供水能力达到 120 万吨 / 日,宁波再生水的回用率也将超过 35%,回用量达到 70 万吨 / 天以上。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钻表示:“预计到 2025 年,集团再生水的工业化利用将为宁波市置换出近 1 亿吨 / 年的优质水源,相当于节省出 3 个东钱湖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可循环化利用的水资源保障。”
市政杂用的 “遍地开花”
在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个停车场,一座智慧洗车机正忙碌地工作着。一辆汽车缓缓驶入洗车机内,车主用手机扫描洗车机上的二维码,智能洗车机便开始运转起来。短短 5 分钟后,一辆锃光瓦亮的汽车驶出。令人惊讶的是,洗车用的不是自来水,而是经过严格工艺处理的再生水。这是市水务环境集团首座自主建设运营的 24 小时再生水洗车点,这里的再生水感官上清澈透亮,与自来水无异。市水务环境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再生水洗车机洗一辆车大约需要 100 升水,用再生水洗 10 辆车,就能节约 1 吨的优质自来水。” 目前该点位日均洗车量超 100 辆次。
在再生水分质供水体系的构建中,城市公共杂用水的利用量虽然远低于工业用水,但它的应用场景与公众更贴近,感知度也更强。数据显示,在宁波,目前已有 4 座再生水洗车试点,累计洗车约 13 万辆次,置换优质水资源约 1.3 万吨。今年再生水广泛用于南环高架滴灌,累计用水近 1 万吨,其他绿化项目使用量累计达到了约 3.5 万吨。在环卫领域,用于道路养护的再生水量约为 2.4 万吨。再生水在市政杂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再生水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再生水背后的 “秘密”
再生水究竟从何而来?这背后隐藏着两个重要的 “秘密”。第一个 “秘密” 藏在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大楼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大屏里。在这里,可以实时呈现市区各净化水厂的相关数据。如今,以前的污水处理厂都已华丽变身为 “净化水厂”,这一名称的更改,背后是工艺的大幅提升和理念的深刻转变。以庄桥净化水厂、岚山净化水厂等为例,它们产出的再生水,水质指标远优于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在末端处理池中,特意投放了鱼苗,活蹦乱跳的鱼群就是对水质最好的检验。在整个宁波,全市 34 座污水处理厂已由污水处理终端转变为水资源供给前端,污水处理量较 10 年前提升 68%。全市再生水生产规模已经达到 301 万吨 / 日,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的保障能力日益凸显。
另一个 “秘密” 则藏在地下。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规划构建了 “两横三纵” 管网布局,并在全国率先将再生水管道纳入城市综合管廊,廊内管道规划建设规模 83 公里,供水规模最大可达 80 万吨 / 日。项目完工后,再生水输配网络将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扩大市政杂用等应用场景的覆盖面。完善的管网布局,就如同城市的 “血管”,将再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让再生水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
未来展望:再生水的无限可能
从确立试点到现在短短几年,宁波再生水利用的美好图景已徐徐展开。根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宁波市总计将投入约 161 亿元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再生水相关项目,其中试点期间完成投资约 120 亿元,力争到 2025 年再生水利用率超 35%,总量达到 2.5 亿立方米,较 2021 年提升 187%。
宁波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国内其他相对缺水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并确保水资源供应安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或许就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正如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钻所说:“用好再生水,再生一城水。希望宁波能蹚出一条路,为其他地区的再生水推广提供经验和参考。”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再生水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它不仅可以在工业、市政杂用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可能在农业灌溉、景观补水等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再生水,这一城市的 “第二水源”,有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