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服务,全国欠费估计2000亿?

   日期:2025-02-07     来源:中国水网    浏览:119    

在环保工程建设的热潮逐渐平息之后,那些手握运营项目的传统环保企业曾一度被视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享受着相对稳定且看似无忧的收益。然而,时过境迁,这些企业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营项目服务费的拖欠问题。这一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其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远比工程款拖欠更为隐蔽且持久,宛如钝刀子割肉,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

污水处理服务的拖欠情况相当严重,尽管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化解债务,但从项目端来看,效果尚未显现。一位水务上市公司的总裁在接受绿谷工作室的专访时,语气中透露出无奈与焦虑。这家企业主要以运营污水处理厂为主,虽然目前的运营规模尚未达到两百万吨,但其所遭遇的困境却极具代表性。该总裁坦言:由于运营费用的拖欠比例已经超过了110%,一些收款情况不佳的项目,我们不得不选择退出。这对于我们这样规模不算很大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国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与支付机制采用的是收支两条线模式,即自来水公司向排水单位和个人代征污水处理费后,全额上交财政,再由财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污水处理企业支付服务费。这一机制本是为了确保污水处理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了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的根源之一。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主流大型水务公司的应收账款中,有50%90%来自于污水处理费,而欠款方则主要为各地方政府。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以某龙头公司A为例进行估算。根据该公司截至2024630日的财报数据,其污水处理运营规模已超过1500万吨/日,应收账款合计超过三百亿元人民币。其中,污水处理服务费占比高达70%,即约21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A公司在国内污水处理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0%,如果我们仅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进行计算,那么整个市场的拖欠金额可能已经高达2100亿元人民币。而考虑到A公司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等支付能力较强的区域,如果放眼更大范围,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拖欠的金额无疑会远超这个数字。

除了A公司之外,其他一些污水处理行业的头部企业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应收账款问题。例如,B公司截至2023年底的污水处理运营规模为500万吨/日,截至2024930日,其应收账款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污水处理服务费占比超过60亿元。C公司,一家老牌水务企业,其污水处理运营规模接近600万吨/日,截至同一时间点的应收账款也超过了40亿元人民币,且大部分是污水处理服务费。此外,市场排名靠前的D公司,其30多亿元的应收账款中,绝大部分同样来自于污水处理服务费。

这些应收账款的债务人主要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环保部门或建设公司等。政府的财政状况、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以及项目运营模式的选择等因素,都是导致拖欠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位涉及污水处理运营的环保上市公司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拥有的100万吨/日总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站也遭遇了政府拖欠服务费的情况,而且情况相当严重。他认为,未来几年,环保行业将进入一段分化、淘汰、重置、回归的休整期,而现金流将是支撑企业度过这一艰难时期的关键。

事实上,许多水务公司的应收账款问题在最近三年内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且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这导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账龄变长,坏账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企业反映,部分项目的运营费拖欠时间已超过两年,这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构成了巨大的压力。长期而言,甚至可能对环保项目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多家公司已经将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了年度经营规划中,并注重关键时间节点的回款调度。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包括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优化收款流程、提高催收效率等。然而,从根本上来说,污水处理运营费用拖欠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依赖于地方财政状况的改变。

幸运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风险。例如,2024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旨在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2024版)》中提到,将根据经营服务性收费改革进程实施动态调整。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保服务费欠款问题,促进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部门文件中还提到了推动建立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出水水质等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将使得污水处理费的支付更加合理和透明,有助于减少拖欠现象的发生。然而,这一机制的实施也引发了一些企业的担忧。他们担心在清理欠款时,地方政府会利用按效付费的机制来打折支付欠款。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该坚守信用原则,不能因为政策的调整而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

尽管政策层面已经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但各家公司对于项目端效果的显现仍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期待着春江水暖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让环保行业能够迎来真正的春天。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与抗争中,企业、政府以及行业各方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应收账款问题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注: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更多>同类资讯

相关产品推荐
预约
7
收藏
42
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关闭